现代快报与三江学院合作办学——联手打造新闻学教学新模式,将大学课堂搬进快报

发布日期:2011-06-27浏览次数:1097

        快报讯(记者 沈晓伟)在高校新闻学教育中,教学与实践长期“脱钩”的情况有望得到突破性改变。昨天,由现代快报与三江学院合作创办的“高等新闻人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签字仪式在现代快报社举行。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高校新闻学培养模式正式创立。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新闻学教育将一改过去教学、实践“分离”的局面,直接把课堂搬进快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昨天的签字仪式上,现代快报社总编辑赵磊与三江学院校长董新华一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三江学院副校长陈云棠宣读了“高等新闻人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8位成员名单。8位委员会成员均由双方相关负责人担任。
        在快报总编辑赵磊看来,现在一些高校毕业生,缺乏对社会、对老百姓生活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他曾碰到过一些名牌高校毕业生进入报社后却写不出新闻。这意味着,传统的新闻学教育机制和理念都存在问题,教学方式亟待改变,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这一想法与董新华不谋而合。作为快报的“粉丝”,他对于快报的创新理念深为认同。由此,双方有了合作办学、改写中国新闻教育史的想法。
        基于这样的共识,双方合作成立“高等新闻人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将在三江学院文新院设立“现代快报强化班”,从今年开始强化班每年招收20名左右的学生。据悉,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新闻界还是教育界,都是一大创举。
        新模式的特别之处究竟在哪儿?现代快报常务副总编辑戴玉松介绍,跟普通的实习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将新闻的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有机结合。强化班将采用“2+1.5+0.5”培养模式,学生一、二年级在三江学院接受教育,到了三年级及四年级上学期,将进入现代快报边学习边实践。经过一年半的锻炼,四年级下学期再回到学校完成其余学业。在现代快报学习实践期间,快报将以一对二、一对三的比例,给学生安排导师进行指导,同时还配以系统的实践计划。
        “这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高新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三江学院文新院院长笪佐领介绍,在过去,新闻学应届毕业生和成熟的新闻从业者差距甚远。正因为此,媒体在招聘毕业生时,不得不安排较长的实习期,以甄别其是否能适应新闻工作。而在强化班,学生通过在快报新闻采编环节多岗位、多媒介的实践后,将在导师帮助下发掘自己的长处,比如采写、摄影、编辑等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强化指导,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届时学生一毕业,就已是一名学有专长的成熟“新闻人”。
        三江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管辖的一所民办本科高校,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其新闻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现代快报此次与三江学院的合作,也体现了快报对民办高校的支持。

(转自:2011-6-24现代快报 封20版)

 

http://kb.dsqq.cn/html/2011-06/24/content_102274.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