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校举行“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1-06-03浏览次数:1146

 

我校举行“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会

党委书记、理事长陈万年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校党政领导出席并聆听了报告

各院(系)、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全体教职工党员和毕业班学生党员聆听了报告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应邀作了“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

顾晓松教授与我校师生互动交流

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博士与顾晓松教授交流

我校学生与顾晓松教授交流

                                                                   (摄影   张正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6月3日上午9:30,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党委书记、理事长陈万年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各院(系)、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全体教职工党员和毕业班学生党员近600人聆听了报告会。
    顾教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当今世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势,向我们揭示了创新面临着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结合自身的成长提高和不断创新的实践,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人才应该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有较强的能力、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创新、创造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不断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他指出,大学生做人、做事,要注意塑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鼓励每一位同学努力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为中国走到世界前列作出贡献。
          在报告的互动时段里,我校教师和学生踊跃提问。与会教师就相关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与顾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大学党员关心的考研、就业和创业问题,顾教授也逐一给出了建议,搏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陈万年书记对顾教授百忙之中前来我校做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顾教授的报告内容很丰富,内涵很深刻,讲解生动,意义深远。对于我校学生,特别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对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今后调整培养人才、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思路,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附:顾晓松教授简介
        顾晓松教授,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再生医学分会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交通医学杂志》主编,《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副主编,《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创始会员(Founding Memb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神经损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计划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成功地研制了,生物相容性好,可修复神经干缺损的壳聚糖聚乙醇酸人工神经移植物,并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于临床,疗效优良,使我国组织工程化神经的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并在Brain, Biomaterials,Nature Cell Biology, Stem Cell,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教材6部;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曾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是人体解剖学国家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是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

(通讯 许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