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存在,阅读就会存在,写作就会存在——叶兆言等著名作家来访我校,并参加“大学生读书节”活动,与师生座谈

发布日期:2011-04-20浏览次数:1157

我校“大学生读书节”活动之一:“当代大学生与文学”座谈会

与会嘉宾:著名作家叶兆言、鲁敏、汪政、晓华、王维平、育邦

我校与会领导:校长陈万年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博士、
图书馆陈馥英副馆长、文新院季丹军副院长

陈万年校长致欢迎词 

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博士主持会议 

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发言

著名作家鲁敏女士发言

著名评论家汪政先生发言

著名评论家晓华女士发言

南京市作协秘书长、《青春》杂志社主编王维平先生发言

青年诗人育邦先生发言

与会学生聆听作家们的发言

 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

与会人员合影

                                                              (摄影    张正君)

    4月14日下午,著名作家叶兆言、鲁敏、汪政、晓华、王维平及育邦一行来访我校,并于行政楼A404会议室与我校大学生读书会、文学及新闻传播学院的部分师生进行了主题为“当代大学生与文学”的座谈会。校长陈万年教授出席座谈会并致欢迎词。出席座谈会的领导还有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博士、图书馆陈馥英副馆长及文新院季丹军副院长。
    座谈会首先由主持人——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博士介绍出席的特邀嘉宾作家及学校领导,随后陈万年校长向来访作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三江校名的来历,及我校与南大、东大的渊源关系等。他说,文学要坚持对生活的干预,要坚持对灵魂的改造,要坚持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参加座谈的老师和同学都是学文学的,他希望各位老师、同学能抓住与著名作家面对面的这一难得机会,好好学习,多多探讨,同时他也希望各位著名作家能给予宝贵的指导。
    各位作家也分别就来到三江学院,及此行的感受作了发言。接下来,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文学话题向作家进行了提问,并交流,话题涉及文学的方方面面,如写作中的灵感问题,民国时期张爱玲作品对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对港台文学的影响,中国作家对外国作家作品的借鉴,及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客观作用,等等。座谈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的提问很有深度,作家的回答更突显睿智。有同学问,“评论家喜欢把一连串的作家排列成一个类型,作为作家本人是否愿意这样,有没有什么感想?”叶兆言老师回答“没什么感想,也没什么不愿意的,因为我觉得写东西的人就是非常想写,希望有人读,搞评论的人也是这样,像药房里的伙计,需要把各个作家放在各个抽屉里。所以作家也没有必要在意被搁在哪个抽屉里。搞评论的人做研究给作家排队、归类,有这个必要,否则乱七八糟的怎么办。”有同学问“作家是怎样看待理科生和文学的关系的”,叶兆言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什么都做不了了,搞文学,来得及,别着急。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耽误了功课,耽误了学业。理科也更是这样,理科生一玩文学几乎就要废掉了。” 王维平老师认为“人应该诗一般地栖居,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爱文学的话,生活就会缺少诗意。”他倡导师生:为了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爱文学吧!有同学问,“现在写作古体诗词的人越来越少,看的人也越来越少,作为作家,你们认同现代人进行古体诗的写作吗?”育邦老师认为:现代生活已经不适宜用古体诗的方式来表达了,古体诗的意向与出处全是古人的,现代人写古体诗只是模仿。古体诗不能体现现代人的生活与情感,所以育邦老师觉得古体诗被淘汰是必然的,但作为爱好,自己写写,是可以独自存在的。有同学问“杜拉斯预言,到二零几几年,写作即将灭亡,如果被言中了,几位老师最想做的是什么?”鲁敏老师回答:“我还是选择写作,不管写给谁看,或者写给自己看,就是这样,因为我觉得写作本来就是心理或生理的需要,我觉得只要一息方存就要继续写下去。而且我比较乐观点,我觉得人会存在,阅读就会存在,那么写作就会存在。”汪政老师则向师生们讲述了他的“自文学”的概念,他说,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专制的色彩,文学史的认定由编辑说了算,由权威说了算,由老师说了算,但是“自文学”就是“我做主”,就是文学民主时代、文学狂欢时代的到来,就是文学普遍繁荣时代的到来。因此他非常呼吁“自文学”,“自文学”不会为了那种所谓的文学而抛弃自己的梦想,这样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文学。有同学问,“评论家面对作品时,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是不是赋予了作品本没有的寓意?如果是这样,对于作者来说,是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晓华老师觉得“批评家总是能阐释出作家意想不到的东西,批评有其自身的作用,它建立起了读者和作品的桥梁。有很多作家写的东西,有很多人就很不爱读,不知道作者讲什么,这个时候批评家的阐释就指了一条通往作品的道路,也许批评家有自己的观点理解,但是批评家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读者可以全然不顾。我们倡导生态的文学和生态的批评,就是说自然界有多种生态,多种物种的存在,我们也应该允许各种文学样式,多种评论的的存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借助批评家这根拐杖来进入。”
    座谈结束后,参加座谈的师生与陈万年校长及作家们在行政楼前合影留念。
    本次座谈是我校第三届“大学生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主办单位为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三江学院图书馆和《青春》杂志社。
    文学阅读是人们构建精神家园、获得心灵洗礼的重要活动。然而,现社会,物质与享乐成为一些人的主要价值追求。大学生由于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更易迷失方向。因此帮助并引导大学生的文学阅读行为,使他们构建起心灵的一方净土,就显得十分必要。此次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当代大学生与文学”座谈会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此

 

(记者  张正君)

 

 

附:出席本次座谈的作家简介

    叶兆言: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小说《烛光舞会》、《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花影》、《叶兆言散文》等。
    鲁敏: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短篇小说《伴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著名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
    汪政:著名评论家,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创研室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内有巨大影响的评论家。
    晓华:著名评论家,江苏省作协创作室副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曾获紫金山文学奖、《批评家》、《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等多种奖项,并多次参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奖的评奖工作。
    王维平:南京市作协秘书长,《青春》杂志社主编。
    育邦:青年诗人,《青春》杂志社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