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王长鹏)
2011年3月9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处处长、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杨庚教授给我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生动、前沿的关于物联网的学术报告。出席报告会的有三江学院副校长、计算机学院院长王芝庆教授,教务处处长梅杓春教授,以及教务处、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电气学院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部分老师。报告会由教务处和计算机学院联合承办,王芝庆副校长主持。
此次报告会杨庚教授以网络流行语“给力”开始,给我校师生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物联网的思考等五个内容。所谓物联网,孙利民院士将其定义为具有标识、感知和智能的具有物理和虚拟特性的物理或虚拟实体。中国发展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早,早在90年代就已启动了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尤其是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所以,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将其研究和发展作为国家国策和战略。
杨庚教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案例,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等物联网应用的场景。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站有ETC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只要减速行驶不需停车即可完成信息认证、计费。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上,杨教授介绍说国内有700多所院校申请,37所院校获准开设先关专业。教务处梅杓春处长在报告结束后鼓励在场师生发言提问,我校老师积极参与,会场进行了一个互动。
最后,王芝庆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杨庚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向学生介绍说: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物联网芯片,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从而鼓励在场大学生多学课外知识,多接触科学前沿,努力学习。
此次报告会杨庚教授以网络流行语“给力”开始,给我校师生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物联网的思考等五个内容。所谓物联网,孙利民院士将其定义为具有标识、感知和智能的具有物理和虚拟特性的物理或虚拟实体。中国发展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早,早在90年代就已启动了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尤其是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所以,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将其研究和发展作为国家国策和战略。
杨庚教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案例,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等物联网应用的场景。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站有ETC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只要减速行驶不需停车即可完成信息认证、计费。在物联网专业建设上,杨教授介绍说国内有700多所院校申请,37所院校获准开设先关专业。教务处梅杓春处长在报告结束后鼓励在场师生发言提问,我校老师积极参与,会场进行了一个互动。
最后,王芝庆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杨庚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向学生介绍说: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物联网芯片,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从而鼓励在场大学生多学课外知识,多接触科学前沿,努力学习。
(通讯 郁政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