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举办“大学教育规范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7-12-20浏览次数:1557

陈万年校长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骆志斌常务副校长讲话
中文系主任包忠文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文系高小方教授作主题报告
 中文系副主任王步高发言
 中文系副主任孙力发言
中文系副主任毕春富发言
日语系主任揭侠发言
韩雪临副教授发言
                 研讨会现场              摄影/张正君
    12月14日下午,中文系利用全系例会的时间,集中全系教师、班导师,并邀请校领导、相关部门与院系的领导,举办了“大学教育规范研讨会”,中文系主任包忠文教授主持会议,中文系副主任高小方教授作了主题报告,校长陈万年教授、常务副校长骆志斌教授、日语系主任揭侠教授等在研讨会上发了言。
    包主任在会议一开始,就系统地介绍了这次研讨会发起的背景,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者,传授高深学问之谓也”,我们的大学教育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当代中国大学进入大众化时代,我们强调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理清“高深学问”、“三基”与应用能力的关系,涉及到当代大学教育的规范问题,涉及到我们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更好地“以评促建”,我们很有必要深入研讨这些问题。高小方老师在主题报告中,就“高深学问”的界定、就“高深学问”与大众化教育及应用能力的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他强调能力训练与人格培养应并重,技术指导应贯穿以科学原理。根据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高老师就大学应该开设哪几类课程、如何按大学的规范来建设课程、修订课程教学的内容,发表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如就古代汉语课程来说,按大学教育的规范,应该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即制订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自编一套更好地体现教学大纲的新教材;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方法;设计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探索一套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研讨会上,中文系王步高老师、韩雪临老师、孙力老师、毕春富老师结合各自的工作,谈了对大学教育规范的理解。日语系主任揭侠教授认为,本科评估结束后,三江应怎样加强内涵建设,大家都在思考,在这次会议上,得到很大启发。培养应用型人才,各系应有自己的定位,但如将非智力因素也列入“高深学问”之类,似有过于宽泛之嫌,现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太重,学业方面的教学反而冲淡了。
    陈万年校长、骆志斌副校长在会议结束前发表了重要意见。陈校长肯定了研讨会的主要精神,他认为,现代大学教学的内容比以前多,因为就业以及每周只有五天等原因,学生学习的时间实际上比以前短,我们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大学又要办得有大学的味道,要给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我们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办好大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经常研讨我们应该教什么、应该怎样教。骆校长在发言中强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应该立足于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并且争取培养出一批拔尖人才,这样的研讨会既务虚,也务实,从全校范围来说,这样的研讨会应该推广。
    我校教务处、人事处的领导与校党委宣传部的代表,以及建筑、电子、策划、经济等院系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通讯员  毕春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