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过专家组鉴定

发布日期:2007-10-26浏览次数:2406

鉴定会现场
常务副校长骆志斌讲话
课题主持人、电子工程系主任张安康做课题报告
鉴定委员会主任李伟华宣读鉴定意见  摄影/张正君
    10月24日上午,在行政楼301会议室举行了我校首个省级教改课题“校企合作办学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校外专家是来自东南大学的李伟华教授和秦明教授。校内专家有常务副校长骆志斌教授、教务处处长赵连泽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王成均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郑毅副教授、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张家海副教授。鉴定会由鉴定委员会主任李伟华教授支持。
    首先赵连泽处长介绍了各位专家,骆志斌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东南大学的两位专家发聘书,聘请李伟华教授和秦明教授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随后鉴定会正式开始,骆校长说,电子工程系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取得一定成果。今天把各位专家请来,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并对这一实践和研究给予鉴定。课题主持人、电子工程系主任张安康教授就该课题向专家组作了详细报告,专家们随后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最后,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对该课题的鉴定。
    校企合作办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电子工程系与多家公司、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的产学研基地,共同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该系采用基础技能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试验、科研训练等培养形式,与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申报教改和科研项目,联合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成果显著。目前已经毕业两届学生,06年该系有97位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9%;07年有167位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3%。
    此项鉴定的通过标志着我校校企合作办学由教育实践阶段向理论研究阶段的质的飞跃,对进一步完善我校校企合作办学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迈出了我校参与省级乃至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在我校教学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记者  张正君)
 
    附:
校企合作办学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
    三江学院与江苏东光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的教改项目于2007年10月24日在三江学院召开鉴定会。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研究的结题报告,审阅了项目鉴定材料和附件,经过细致而认真的讨论,认为该项目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深化了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将微电子技术方向的“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课程整合为“微电子物理基础”课;工艺课程结合实践学习;为适应当今微电子技术发展,增设了“功率器件原理与设计”、“特种器件”、“光电子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为后续课程奠定了专业基础。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专业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并重”。实现了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建立了产学研基地12个,共同组织指导实践性环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课题组从基础技能训练、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等四个方面,构建了“4+1”模块化、系统化、开放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既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产学研合作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措施具体,符合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要求。
                                                                                                    特此鉴定。
                                                                              二OO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