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同比增幅达19.9%。然而,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然而,截止国庆前,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的签约率却轻松地达到了82.48%,不仅成为三江学院本科生签约率最高的院系,而且这样的签约率在公办院校也属于很不错的成绩。那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有什么就业的法宝呢?为此我们走访了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评估推动就业率
三江学院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王芝庆介绍说,开展教学评估是推动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使中国逐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化的重要手段。
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总结、凝练出了本系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改进了教学管理工作,评建还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在计算机系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上去了,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就业不愁。因此,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就业率的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江苏省提出了要建成软件大省、信息化大省的目标,南京也以打造软件名城为目标。到2010年南京的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600亿-800亿元,根据这一目标,届时需要15万-20万的软件人才,而目前南京的软件人才只有4万多,其中的人才缺口在10万-15万之间。然而,为何好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王成均介绍说,企业需要的是掌握新技术的熟手。很多企业直言,刚毕业的学生,公司还得培训,花费了成本不说,IT企业的项目一般都比较赶,时间上也耽误不起,企业都希望招来的人能很快上手,参与到项目中去。社会需求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而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王成均笑言,为了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可没少花工夫。
首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嵌入了全新的教学计划。该系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协议,计划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软件人才。该计划加强了实践性环节教学,实践性环节单独授课,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第2学期到第5学期4个学期中,嵌入印度NIIT的教学计划,全部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在第5、6学期加入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学年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训。该教学计划的特点是:(1)不同于传统的先基础后专业的办学模式;(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3)每学期都有实践开发项目(project)及培养团队精神的任务(ISAS);(4)使用原版的英语教材,学生参加三个国际认可的证书考试(CIT、HIT和GNIIT证书);(5)课程设置与流行的软件技术结合紧密,教材每18个月更新一次,保证了内容的先进性。为克服双语教学的困难,该系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的基础上,加强了英语教学的课后辅导。辅导分为两个方面,分别由大外部的教师和该系专业教师担任。该系利用每周五晚自习的时间在学校语音室请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听力进行强化辅导,利用晚自习时间由刚毕业的研究生孔岚、黄慧、刘正涛老师担任副班导师,由他们强化所在班级学生的英语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每天早晨都由班长带着集体学习英语。成效显著,06级的一个本科班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已经达到了61%。
其次,提升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鼓励和要求学生做到“一凭多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针对学生就业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除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外,还增加了会计电算化、财政与税收等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所谓“一凭多证”,指的是除了能拿到三江学院的毕业证书外,还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到多个证书,如“软件设计师”(中级)、程序员(初级)资格证书、LINUX操作员证书、微软公司证书等。通过考证,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再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改进了理论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抓两头带中间”, 及时地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一,该系组织专任教师进行授课的观摩和集体备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校园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11个先进的实验室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利用;其二,该系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对于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重视,王芝庆副校长亲自发现了网络人才曹鹏飞同学,指派教师重点培养,使该生在专业学习中脱颖而出;对于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辅导,注重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该系还选派学习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当“小先生”,进行同学间的帮助与指导。其三,教师要走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派出了6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印度NIIT课程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另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有计划地开展学术讲座,专题新颖,内容涉及广泛,一方面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及专业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带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对社会理解的深度、广度。通过与主讲人的沟通和对话,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活跃了该系的学术气氛。
经过一系列强化,成效是显著的。07届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其中光被国电南自录用的学生就有7名。用人单位一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工作。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印度蒙纳什软件有限公司、南京三商电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台资)、新华海科技产业集团、福建锐杰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苏Linux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南京初东电脑有限公司、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长窜的校外实习基地授牌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实习基地都是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产学研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硕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印度蒙纳什软件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每年5万美元的软件项目。该基地为该系实现与社会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与南京三商电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该公司为计算系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生提供毕业设计项目与指导,每年10—20人,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留用,这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定单式”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初步探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还组织毕业班学生到印度蒙纳什软件公司、新华海科技产业集团、江苏软件园等参加毕业设计,利用这些实习基地的资源和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王成均副主任介绍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大力吸收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民办高校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其发展主要靠自身办学的积累,要办好教育,学校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2006年9月,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香港新华科技产业集团,江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三江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学院”一期工程占地73亩,新华科技产业集团投资9600万,设立独立的教学园区,由三江学院投入教学及管理队伍和学生生源资源,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软件学院将采用全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
据悉,继续探索和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将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与企业合作的趋势。
关注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抓学生工作的严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计算机系科学与技术系在副校长王芝庆的带领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副校长王芝庆甚至自己亲自跑企业,联系实习单位,向企业推荐优秀的毕业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就业指导上是这样做的:
其一,该系提前给学生灌输就业的危机感。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告诉学生就业的不易,给学生压力,让学生将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对于毕业班学生,更是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学生在思想上先具有就业的意识。为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召开了多次全体毕业生会议。
其二,系领导亲自抓就业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坚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主动在网站上收集就业信息,不错过一条就业的信息,并让辅导员老师认真地把招聘会情况、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写黑板上。
其三,培养学生正确择业观,创业观。针对现今高校学生选择职业时普遍存在愿做白领,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而去缺乏人才的地区、基层和艰苦行业求职得少的现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辅导员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基层。另外,该系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使毕业生就业不局限于传统行业和渠道,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选择职业,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取得收入都应是很好的就业,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先就业,增长经验后再择业,更好地发展。
其四,重视个性化职业指导,进行就业心理问题的疏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辅导员针对学生在就业前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疏导,通过了解学生就业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性就业。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自信,意志上的不坚决,就业态度上的不主动,避免自我认识的不现实,就业观念的不解放。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让学生克服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的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
就业乃民生之本,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高签约率的背后,也饱含着付出的艰辛,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很多思索……正如我校陈云棠副校长在“07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他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三江学院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安排学科设置;要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深入探讨校企“产学研”合作方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探索定单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简短的讲话,却囊括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高签约率的法宝所在。
相信,在三江学院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三江学院一定会加速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多科性大学。
(宣传部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