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赢得辉煌成绩

发布日期:2006-12-17浏览次数:6648

我校代表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赢得辉煌成绩
     计算机系通讯员 朱金锋
(骆志斌常务副校长和王芝庆副校长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师生合影     摄影/宋常铁)

  今年9月15日至18日,三江大学有四个队共12人参加了“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1月中旬传来喜讯,其中一个队获全国一等奖,两个队获江苏赛区二等奖。我们民办高校首次参加这种全国性的竞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标志着三江大学在数学、计算机教学水平和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我们对参加这次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教师,以及参赛学生进行了专访,以下是对部分老师和学生的采访记录:

  计算机系陈涛副教授:学校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能首先倡导发起组织参加这次竞赛,使三江的许多老师和学生通过这次竞赛获得了许多过去从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记得是2005年9月初,王芝庆副校长倡导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9月底由骆志斌常务副校长支持召开了关于三江大学参加“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会议,会上对参加竞赛的组织、培训、协调和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做了具体分工。10月初,我们从计算机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和市场营销系40多名自愿参加应试的学生中,选拔出了24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10月到12月的前期培训。今年,经历了3月到7月的中期培训、8月份的暑假强化训练和9月初的赛前培训,最后确定由12名学生组成四个队参赛。
  数学建模培训全是在节假日时间进行,前后经历了10个月时间,学生辛苦,教师也辛苦。尤其是在暑假强化训练期间,每天顶着酷热,早出晚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拔出来的学生,素质较高,能吃苦、肯钻研,尽管个别同学因为想考研究生,曾有退出的思想,但在我们的耐心开导、鼓励帮助下,最后都坚持下来了。

  电气工程学院杨栋副教授:
  这次活动,骆志斌常务副校长、王芝庆副校长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王校长亲自主抓,把学院最好的机房作为竞赛机房。在竞赛期间,有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一日三餐送到竞赛机房。为保障用电,特配一名电工值守竞赛机房。在竞赛的第三日,陈万年校长、骆志斌副校长、王芝庆常务副校长和各级领导到场看望竞赛队员,为队员鼓劲。
  此次参赛的队员是从学校各专业大二和大三的优秀学生中选出来的。在短促紧张的三天时间内,他们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分工有序,各行其职,从多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对象信息,查资料、编程序、写论文,充分利用了竞赛时间,最后按时顺利完成竞赛任务。

  数学学科组宋跃武副教授:三昼夜的数学建模竞赛已经结束,回顾从组织建模竞赛活动以来各项活动,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这里仅就竞赛谈一点体会。
  9月15日早上8点,今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拉开了序幕。各参赛队从中国数学建模网上下载试题,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每三名学生组成一队,一所学校可以组织若干个队,每个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每个队在三天时间内要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竞赛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来评奖。
  今年竞赛题C题是易拉罐的优化设计。我们几乎每天都见到它,使用它,平时没有人去注意观察它的各个部位的尺寸,而题目首先就要求测量易拉罐各部位的尺寸,这是解决最优设计的前提,对实物这么细致地测量很多同学是第一次,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动手的重要性。今年的D题是给定某煤矿一个采掘面一个的具体瓦斯实测数据,要求通过这些数据评估煤矿的安全状况。同样这是实际问题,需要通过这些数据应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次竞赛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是他参赛之前特别缺乏的。大多数同学认为竞赛增强了他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坚定了他在学科方面不断钻研的信心。

  参赛队员陆阳同学:学校组织了来自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的十二名学生(其中另有一名候补队员),代表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8月 6号,所有队员从各地回到了学校,开始暑期的强化训练。每天都在陈涛、杨栋、宋跃武老师的辅导下,开始接触数学领域的各个重要分支,学习最优化、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和计算机Matlab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数学建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们对数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培养、造就了我们的拼搏精神。
  随着比赛的日益临近,集训进入到实战模拟的阶段。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每个队开始独立解决历年来的“真”题,再学习获奖论文,最后由指导老师们对每个队的论文提出批评和建议。
  到了比赛前一天的深夜,副校长兼计算机系主任王芝庆教授亲自来到机房慰问大家,并鼓励我们在三天的竞赛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让队员们不要过于在乎竞赛的输赢而是全身心地完成赛题。
  15 日上午8点。从网上下载完竞赛题目后,各队经过迅速讨论分别决定选择了C 题和D 题。通过长时间的揣摩,我们开始建立模型和查阅资料,编程序、推导公式、写报告……
  接下来两天三夜的鏖战,面对复杂的题目和成堆的资料与闪烁的电脑,时间在分分秒秒地流逝着。每个队不敢有丝毫懈怠,不停的思考,反复的推导。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面包,困了就在桌上睡一会儿。
  最后一天,陈万年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前来看望,给参加比赛的所有队员鼓励。晚上成为了不眠之夜,各队开始了最后的工作。对各自论文中的每一句话进行揣摩,力求精益严密。次日,负责后勤保障的老师们用特快专递把论文寄给组委会,为期三天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回首这三天,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惊世骇俗,却深深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
  最后,向比赛期间在生活上热情照顾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感谢他们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挑战建模竞赛的日子。
 
参赛队员苏小聪同学:
  一年一度的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如期举行,经过三天奋战我校各参赛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得知获奖消息心中倍感意外和激动,回想参赛的整个过程感触颇深。
  数模竞赛是由三人组成一队在三天三夜的时间里解决问题,并以论文的形式论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过程、结论、模型的分析与改进等。因此队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相当重要,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各队员间的协作配合。参加任何比赛心态是第一位的,我们参加竞赛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为学校和自己争光。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数模竞赛,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们知道我们学了什么,学到的能干什么,不再是书本的理论;我们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以及论文的写作;我们提高团队合作和组织的能力,学会了靠团队来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承受压力的能力,懂得了如何在压力中面对困难。这些都是我们获得的一笔难得的财富,这些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很有裨益。当然数模竞赛也让我更加自信,勇于接受困难和挑战。
  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喜欢数学建模,能此够从数学建模中体会乐趣,收获成功,并从此走向更大的成功!

  专访结束了,这次专访记录了三江大学参加“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过程,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三江大学作为一所民办高校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全国性竞赛,就能获得一个全国一等奖、两个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实在不易。除了参加组织培训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得当以外,也说明三江大学确实存在一批素质高、可培养造就的优秀大学生,这些学生肯吃苦、虚心学习、在老师的培训指导下数学建模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文章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都已经达到能与其他非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媲美的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