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名家学术会客厅(第三十六期)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29浏览次数:96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强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迎光教授

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名家学术会客厅(第三十六期)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强教授担任主讲人,以“公地博弈:网络群体行为的悲剧与制衡”为主题作讲座。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迎光教授主持,学院全体专兼职老师参加活动。

徐强以几起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及其背后的博弈论逻辑。他提到,刘学洲事件、粉红头发女孩自杀案以及武汉某小学校园交通事故后的网络风暴,均暴露出网络空间中个体理性与群体非理性的深刻矛盾。他指出,在网络这个“新公地”上,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种个体理性的集合往往导致群体非理性的结果,即“公地悲剧”的重演。

徐强通过“囚徒困境”模型,生动阐释了纳什均衡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应用与挑战。他强调,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最终却导致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这恰恰是纳什均衡负面效应的体现。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隐身性加剧了这种困境,使得个体在表达时更容易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从而放纵自己的言行。

针对网络暴力的治理难题,徐强提出了博弈论视角下的创新解决方案。他指出,网络治理不能单纯依赖技术手段或政府规制,而需要在政府、平台、资本和大众等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应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建立道德约束机制以及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内在道德约束与外在制度规范应相辅相成,形成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确保技术和人类价值、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向而行。

徐强还就数字群落、网络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以及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责任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孙迎光在讲座后的点评中指出,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公共领域,其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徐教授的讲座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充满专业洞见,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和实践指导,希望各位老师能将相关理念融入教学和科研中,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网络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通讯 郑琳丽 摄影 吴疆 审核 孙迎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