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走进三江学院

发布日期:2025-10-20浏览次数:92


10月15日晚,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射阳县淮剧团经典剧目《我家住在渔歌村》在三江学院温情上演。演出以轻喜剧形式讲述老渔民“笑开怀”坚守渔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搭配婉转的淮剧唱腔与趣味互动,让传统戏曲的魅力浸润青春校园。

“高雅艺术进校园”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打造的美育品牌工程,旨在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引领广大学生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为深入贯彻美育工作要求,聚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积极响应2025年度项目号召,全面启动校内参与及对接申报工作。

一轮红日,一缕心声。“我家住在渔歌村,渔歌声里有知音。苦辣酸甜唱不尽,唱得月落太阳升……”老渔民笑开怀,几十年爱渔歌唱渔歌,与渔歌难舍难分;渔村兴建渔歌小镇而民间渔歌艺术团却面临解散……为了留下渔歌,笑开怀走马上任渔歌小镇文化站代副站长,一首渔歌,牵着一个村,连着一群人,美丽的渔歌村漾起了非遗文化与时代共鸣的朵朵幸福浪花!

暖场环节


射阳县淮剧团副团长、《我家住在渔歌村》艺术总监呼来且老师向三江师生介绍,淮剧又称“江淮戏”,最早起源于江苏苏北淮安、盐阜地区,后发展至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区,历经200余年发展形成鲜明地方特色。不仅如此,淮剧还曾受邀赴美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演出,收获大批外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其曲调丰富多样,大杯调、小杯调、十四调、自由调、拉调等皆是核心曲调,唱腔高亢婉转、流畅动人,尽显江淮风情。




随后,他邀请观众们上台学唱淮剧,在唱腔与身段中初步体验淮剧的魅力。



开幕:四十多年前,海堤上

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渔歌号子,《我家住在渔歌村》正式开幕。苏北黄海边的渔歌村里,靠着海洋为生的人们唱起渔歌悠长的调子,也讲述起一个渔歌痴儿,用一生为渔歌奔走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年轻的笑开怀和他的初恋白灵,一边对唱着渔歌,一边依依不舍地道别。“走难走,留难留,一团乱麻堵胸口,两行泪水难自流”,由于地域的分隔,笑开怀没法跟着白灵远走他乡,只能“难等候,难回头”,看“黄海水涌起千重皱”。而白灵这一走,便再也没回来。

四十年后,镇政府办公室前


老渔民笑开怀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渔歌,自费组建了民间渔歌艺术团。然而,在现代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渔歌艺术团举步维艰,小辣椒和她的姐妹们的渔歌补贴金长期未结,艺术团面临解散的危机。


“不把唱渔歌的补贴钱,就别想要奖杯!”小辣椒和她的伙伴们抢走了笑开怀的奖杯,这样对笑开怀说。无奈的笑开怀只能叹息:“你说这几百年的渔歌,怎么现在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呢?”


正当笑开怀为此一筹莫展之时,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曲琴,因自小跟笑开怀学唱过渔歌,深知师父对渔歌的深深喜爱,于是推荐笑开怀担任渔歌小镇文化站代副站长,又联系上正在负责渔歌小镇建设的开发商商佳,希望她能够批准建设渔歌大舞台。

项目工程指挥部
笑开怀为了实现继续唱渔歌的梦想,前往了项目工程指挥部找商佳谈条件。起初商佳并不同意,甚至将他拒之门外。


但听到笑开怀在门外唱起母亲喜欢的渔歌后,终于点头同意,要求笑开怀说服三个拆迁钉子户,才允许建设渔歌大舞台。从此,笑开怀为了渔歌大舞台,为了经费,更是为了渔歌文化的传承,踏上了劝说钉子户的道路。


村中,水码头边


虽说小辣椒抢了笑开怀的奖杯,但她实际想借此机会拉近和笑开怀的感情关系。听闻笑开怀为了渔歌大舞台,要去劝说三家钉子户,她软磨硬泡积极响应,总算求得和笑开怀一同前去劝说钉子户。


她大胆而直接地和笑开怀约定:如果她真的帮笑开怀攻下三家钉子户,笑开怀就要主动追求她一次。半推半就中,笑开怀只能先应下。


牛婶家庭院


钉子户牛婶,起初态度强硬,并不同意拆迁,但她却因自家奶牛生的病而犯了难。笑开怀和小辣椒来了,她也不同意拆迁。但笑开怀看出了牛婶犯的愁,于是帮牛婶的牛“治病”。

一首“对牛弹琴”,他找到了奶牛的病因,牛婶也终于同意拆迁,为她的奶牛换个好环境。她为了感谢笑开怀和小辣椒,要留他们下来吃饭,但笑开怀只是一个人摸出干粮吃。“十处唱歌九处在,饿着肚皮唱未来”。对笑开怀来说,苦点累点,为了渔歌也值了。



手擀面店门前


曲琴、商佳、小辣椒三人相遇,在笑开怀的小生日当天,为他精心准备一碗长寿面。

网虹家门前


笑开怀要谈条件的第二家钉子户,是网虹家。网虹不肯拆迁,原因是家门口的水塘记载了一段有关渔歌的传说。而笑开怀思索后,认为“逐渐喜欢上渔歌”的商主任,会同意留下这口水塘的。至此,笑开怀建立渔歌大舞台的梦想,完成了三分之二。


晚上,小辣椒屋内


小辣椒思念笑开怀,为他亲手织了一条红围巾,绣了一颗绿汪汪的小辣椒。屋内她喜气洋洋,屋外他却心里慌慌。笑开怀怎么也没想到,商佳说的第三家钉子户,是小辣椒家。


他踌躇许久终于进门,可看见小辣椒的红围巾,他收了心里愧疚,不收心里也过意不去。权衡再三,他还是在建立渔歌大舞台和小辣椒的爱情之间选择了前者。小辣椒闻言自然伤心欲绝,扯了红围巾上的小辣椒。“人间情爱是什么,问你问我问渔歌。”



正在兴建的渔歌小镇


笑开怀说服两家钉子户,留下渔歌塘,回去复命时,商佳却说上面不同意建渔歌大舞台。就在众人以为希望又要落空时,商佳终于同意分出自己的一块地皮,建立渔歌大舞台。细细问来,笑开怀这才发现,商佳是昔日初恋白灵的女儿。


尾声:海堤上


渔歌大舞台总算建成,可小辣椒最终还是要离开渔歌村,离开笑开怀。笑开怀如四十多年前挽留白灵那样,也与小辣椒对唱同样的渔歌,但被伤透了心的小辣椒终究要离开,留下为渔歌穷极一生的笑开怀,留在了渔歌村,继续唱渔歌。

一年后,渔歌大舞台建成,各演员谢幕,全剧终。

图片

演出结束后,小江采访到了本次剧目的男主角“笑开怀”的表演者,射阳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老师。他介绍,《我家住在渔歌村》是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所编写的一部情景剧。对于他来说,剧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笑开怀四十年来对渔歌文化的坚守,为此甚至狠心拒绝了小辣椒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而当他的梦想终于成真,再回头想兼顾个人的感情时,却已经为时已晚。

翟老师希望,通过剧中主人公笑开怀为延续传统文化作出的种种努力,呼吁众人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同时,通过淮戏进校园,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接地气”的地方文化,并把它了解并传承下去。

同时,小江也采访到了射阳县淮剧团副团长,本剧艺术总监呼来且老师。他认为,《我家住在渔歌村》不同于一般的现代戏和古代戏,它扎根于地方文化与特色,以当地的渔歌传统文化为主题,同时摒弃古装戏大喜大悲的题材,以轻喜剧的形式,讲述一段发生在民间的故事。

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呼老师认为,传统淮剧团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要“出精品、出人才”。不光是传统淮剧团,每个剧团目前都面对着这样的问题。面对挑战,呼老师也和翟老师一样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对戏曲文化有所认知和了解,培养一批年轻化的观众,让青年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衣袖藏着渔乡的烟火,

弦乐裹着文化的温度。

这场淮剧盛宴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熏陶,

更是一堂鲜活的非遗传承课。

渔歌不停,传承不歇,

让古老的艺术在三江的土壤里,

开出更绚烂的花!

图丨章文凯 龚德成 徐维涵
文丨陆泓冰 赵子森 秦宪康
编丨秦宪康
审核丨林晴 吴江 吴疆 秦宪康 朱可馨 陈佳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jU5OTcxMQ==&mid=2247776293&idx=1&sn=cbb72f55568296ff44696927bd3c57d8&chksm=fd2e07285f7cbd2fe5dcc357df508ac7cb1a63f6403629262e5651c06e9e0238eec2b3b208a4&mpshare=1&scene=23&srcid=1027OUzOO60wE0A5U3z892En&sharer_shareinfo=ca9d7944ac176d926916e908ddd52262&sharer_shareinfo_first=aaa822e86a6b7d84d58acd093eccd248#r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