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仪式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10-22浏览次数:74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建忠讲话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詹悦兰主持仪式

数字出版系系主任高云飞博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2025级新闻学专业新生邹奕涵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入学仪式现场

10月16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奋楫扬帆·与时偕行”2025级新生入学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建忠,党总支书记詹悦兰,党总支副书记巢小莉,东山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毅、新生辅导员及教师代表出席仪式,学院全体2025级新生代表参加仪式,入学仪式由党总支书记詹悦兰主持。

数字出版系系主任高云飞博士作为教师代表,以“文科的周期性生命力与时代价值”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启发性的分享。她指出,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文新院所培养的多元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与分析能力,恰恰是个人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博士还巧妙运用《浪浪山小妖怪》中“一根毫毛可变万千法器”的隐喻,生动说明文新院四年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将成为新生未来在职业发展中突破瓶颈、应对挑战的关键筹码,让新生们对专业学习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2025级新闻学专业新生邹奕涵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在发言中提出了“三阶成长计划”:第一阶段,她计划以广泛阅读夯实学识根基,每月精读2本专业经典著作,每周在图书馆参与一次读书分享会,在与先贤思想的对话中丰盈自身的思想厚度;第二阶段,她将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打磨,从大一开始就参与学院的媒体工作室实践,深耕镜头语言、剧本创作、新闻采编等核心技能,立志在大二时就能独立完成一部小型纪录片的制作;第三阶段,她立志以社会服务践行“文以载道,心以传声”的院训,计划在大三时组建一支公益传播团队,深入社区、乡村,用专业知识助力基层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价值。邹奕涵的发言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奋斗的决心,引发了全体新生的强烈共鸣。

本次入学仪式最具创新性与吸引力的环节,当属现场选课环节。周建忠详解了学院“跨学科、个性化”的选课机制,这一机制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据介绍,大一至大三期间,学院将开设50门特色技能课程,涵盖“宋韵雅洁非遗传习”、“体育解说评论”、“网络舆情分析”、“新媒体运营实战”、“数据新闻可视化”等前沿学科领域课程。新生可打破年级与校区的限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且在试听一次课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选课,只要课程报名人数满10人即可开班。本学期首批开设的10门课程更是亮点纷呈,由各系主任领衔授课,如韩栋教授的“国家级大赛特训营”,旨在培养学生在全国性传媒赛事中斩获佳绩的能力;项杨春博士的“体育解说评论工作坊”,将邀请知名体育解说员进课堂示范教学。在现场选课咨询区,新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向授课教师提问,提前锁定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

周建忠在仪式的最后环节,为新生们擘画了清晰的培养蓝图并寄予殷切期望。他提出“有素养、有技术、有情怀”的三维培养目标,强调学院将全面打破专业壁垒,以“能者为王”为准则,形成一支“双师型”的优质师资队伍。他希望新生们在四年的学习中,既要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又要锤炼过硬的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对行业、对社会的深厚情怀,成为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场入学仪式不仅是2025级新生的“专业启蒙课”,更是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鲜活的展示。从师资矩阵的重磅亮相,到选课实践的创新落地;从教师代表的思想引领,到新生代表的青春宣言;从院长的蓝图擘画,到现场的热烈互动,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赋能新生成长”这一主线层层展开。站在新的起点上,愿2025级文新院新生以此次入学仪式为开端,在学院这片沃土上,以学识为舟,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以技能为帆,在实践历练的风浪中乘风破浪;以情怀为舵,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中锚定方向,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书写属于“三江文新人”的精彩青春答卷。

(通讯 汪紫彦 摄影 叶思源 审核 詹悦兰 巢小莉 王玥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