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召开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指导会

发布日期:2025-05-09浏览次数:165

国务院教育咨询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先生讲话

三江学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封超年致欢迎辞

会议合影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建忠主持会议

5月7日,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指导会在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楼演播厅举行。会议汇聚了教育界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路径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务院教育咨询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徐巍,南京博物院文创部李南,卓力昕股份有限公司马悦,凤凰传媒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高教中心主任蔡文彬,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杜新建,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徐志伟等嘉宾出席会议。

会议由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建忠教授主持,副院长詹悦兰对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及新文科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向各位专家进行了简要介绍。三江学院理事长、党委书记封超年致欢迎词,他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作为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三江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由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文艺理论家包忠文教授创建,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及“中文师范”和“网络与新媒体”两个辅修专业的重点院系。封超年指出,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是一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刻变革,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勇气和务实的作风共同推进。他特别强调,要通过专家引领、业界共建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独具三江特色的专业群优势。

王湛在讲话中对三江学院新文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三江学院文新院推进新文科建设充分体现了学校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王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动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二是要变革育人方式,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三是要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要坚持开门办学,打造精品学科。他特别强调,新文科建设要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世界。

来自业界的专家代表纷纷就新文科建设建言献策。徐巍结合媒体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四点具体建议:加强数据新闻和解释性报道课程建设;开设专门的故事讲述技巧课程;增设视频包装课程;重视AI时代审美力培养。李南则从文创产品角度,分享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结合的成功案例,强调要利用社交媒体和时尚杂志提升产品调性。马悦则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新媒体领域的人才需求,表示愿与学院共建培养计划,提供实习与实训场域与机会。

出版界代表也就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发表见解。蔡立指出,出版业正经历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刻变革,建议数字出版专业要拓宽视野,不仅关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还要关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泛出版领域。蔡文彬则从校企合作角度,提出五点建议:加强数字出版行业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建数字教材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孵化基地。

基础教育领域的代表也积极参与讨论。杜新建表达了三方面期待:希望学院对区域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毕业生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就业;希望学院教师能够为当地中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徐志伟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认为新文科专业群建设是应对技术变革的重要举措,对院校课程设置和育人方式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周建忠总结会议并表示,此次指导会为三江学院新文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将认真吸纳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文科专业群。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复合型文科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三江智慧和三江方案。

据悉,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2023年起与扬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设有数智媒体、前卫传媒等四个微专业,以及融媒体传播、文学创作等三个分流培养方向,构建了丰富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通讯 高云飞 摄影 吴疆 吕子俊 审核 季丹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