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土木工程系教师视野,汲取历史建筑智慧,丰富教学素材, 4月12日,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活动,走进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和石山下新农村,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感悟土木工程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应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深入了解乡村建设中的土木工程应用,为教学内容注入新活力,提升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与针对性。
抵达天生桥景区后,教师们首先被开凿于明洪武年间的天生桥震撼。这座在胭脂河上凭借巧妙设计和精湛工艺建成的石桥,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稳固横跨两岸。教师们细致观察桥体结构,交流讨论古人在石材选取、桥梁搭建工艺上的独特之处,思考其与现代桥梁工程理念的异同。大家惊叹于古代工匠在没有现代施工设备的条件下,仅靠双手和简单工具,就能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工程,其背后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运用,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
在石山下村,教师们在导游的引导下,参观了村庄的整体布局与建筑风貌。极具特色的乡村建筑让教师们眼前一亮,这些建筑不仅保留了传统江南民居的韵味,还融入了现代的建筑技术与环保理念。近年来,石山下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实现了从旧山村到魅力旅游乡村的华丽转身。同时,石山下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开发中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村内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分类垃圾桶、太阳能发电板等现代化设施随处可见。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们详细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里,土木工程技术如何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同时,巧妙地与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出既美观又宜居的乡村空间。
随后,教师们参观了全国最大的供销社主题博物馆——中国供销社博物馆,全面了解我国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变迁,深刻领悟供销社发展过程中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
本次活动不仅让土木工程系教师领略到古代土木工程的魅力,更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传承历史文化的教学方向。未来,教师们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融入教学,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土木工程人才而努力,也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通讯 摄影 李芸 审核 侯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