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范琳梓

发布日期:2024-06-18浏览次数:1026

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范琳梓 

研究、交流、合作,她将枯燥的科研过程看作人生的乐趣。每一次的专心钻研,每一次的勇敢探索,都在创造新的可能。她埋头苦干,以坚定彰显作为,用科学抵达未来。

范琳梓,女,副教授,中共党员。近年来,主持承担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在研),参与市厅级纵向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Structure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篇,中科院一区SCI论文1篇,JCR 2区SCI论文3篇,ASCE/ASME论文2篇,平均影响因子3.633)。曾获江苏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三江学院科研之星、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指导学生获 “盈建科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数字化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她从未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近日,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中科院一区, IF=7.6)上发表题为“Multi-stability of irregular four-fold origami structur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范琳梓老师的论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mecsci.2024.108993)该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应用力学和机械科学领域内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学术刊物。本刊物旨在发表优秀文章,从而提升人们对机械、土木、材料工程等主要学科的科学认识。

该论文以研究新型空间结构中的折纸结构为中心,并针对折纸结构的多稳态性能进行相关探索。折纸结构相关研究意义深远,该类结构具备节省空间,收纳方便等优点。在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医药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均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这篇论文的完成倾注了范琳梓老师多年的心血。她的硕士论文写作内容就与研究空间结构方面的内容相关,在她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推导。面对这样庞大的数据,她有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自己遇到的这些问题,她会静下心来重新摸索,尝试不同的方法,积极与课题组的其他伙伴讨论交流,攻破难关。

作为一个青年科研工作者,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进步,始终坚持追逐更远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看到越来越多更好更优秀的文章被刊登时,我就想自己去尝试一下,即使被期刊拒收了也没关系,我再修改,再去将它完善到更好。”范琳梓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在推动着她不断前行。

一路走来,范琳梓老师坚定认为“科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艰难又枯燥,且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她曾多次经历论文拒稿,最多的一篇甚至高达五六次,经受外界这样的压力下,虽然内心受挫,但她并没有放弃,她和自己研究的折纸结构一样,不断寻求自己的平衡。她坚持请教师长,与同门交流学习,再不断修改文章。就这样,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收获新知,勇往直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除了在三江学院和专业相关老师的交流,范琳梓老师还会积极借助校方及学院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发展平台,积极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相关学者进行交流合作。在她看来,高校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学术会议非常重要。参加这样的会议,与不同的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研究想法。

在范琳梓老师发表的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给定的具有多稳定性的折纸结构在外部载荷下必然具有不止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而这也正是范老师个人生活的真实概括。范老师的生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科研,教学,个人以及家庭。

在机缘巧合下看到了三江学院的招聘信息后,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她选择了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每当她以一名老师的身份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或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从中能够有所收获时,自己同样能够获得充实的成就感。这个时候,她都能深深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对于她独特的意义,让她更加坚定的要成为一名好教师。 

同时范琳梓老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于是,她将“不马虎”的科研态度带入到教学工作中。例如,细心的范老师考虑到学生们作为初学者,往往在逻辑思考方面能力不足,于是她习惯了在自己所授的工科课程备课过程中,将自己代入到一个初学者的角色来进行思考。而就在她模拟“初学者”过程中,不仅捋顺了她授课讲解的逻辑线,还提高了她科研汇报方面的能力。可见教学与科研在她的生活中是互相成就的。

因为热爱,她选择了教书育人,钻研学术。但在拼搏的事业背后,范老师的个人生活也同样精彩。学者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外,范琳梓老师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扮演着一名母亲的角色。

作为一名学者,尤其是一名女性学者,她认为在家庭方面确实还是会受到不小的压力。作为一名母亲,提及个人成就与家人时,她谈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感谢了另一位母亲,“因为我们家孩子还小,但我却能有许多时间来追求我自己热爱的事业,这离不开家人对我的全方位支持,特别是我妈妈对我的支持。因为她帮我分担了很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场学术长跑背后,有两位女性的坚毅身影在相惜,相守,相助,同行。

而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前,她首先是自己。问及范老师的个人兴趣爱好,范老师直言,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很多学生时期的兴趣爱好都已经慢慢地搁置下来了,但运动始终是自己生活中不变的解压方式。虽然频率已不如过去那样频繁,但是在枯燥寂寞的科研之路里,适当的运动为她疲惫的心灵注入了一剂生机与活力,让她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去。

对于此次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SCI论文,范琳梓老师认为,这离不开校院两级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携手前行。学校和学院为她提供的一流科研条件,是本次论文得以发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项目组同事们的积极配合,帮助她在前进道路上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困难。因此,该篇论文的发表,不仅是一个人的努力,更是背后团队的默默支持与坚定陪伴!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保证坚持开拓自我眼界、拓宽视野。对此,范琳梓老师还向三江学院的青年教师们分享了在科研上的一些个人感悟与建议。

首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毕业的院校和导师,尽量和导师、同门保持联系与交流,为自身提供学术交流的途径。其次,要坚持多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每一次学术会议中获得新的收获,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最后,要定期参与学术分享汇报,总结归纳阶段性成果,从多个维度提升学术水平。

从2015年加入三江学院至今,十年的育人经历与科研探索,纵使存在困难,但范琳梓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初衷——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帮助更多青年人成长;在科研中,笃行不怠,争取获得新的学术突破,为社会贡献力量。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科研与教育的岗位上,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传道授业解惑,她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深稽博考,潜静研思,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她是女儿、是妈妈,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与科研学者,她在前行的道路上,正用细心与勤恳不断开拓新的版图,书写新的教学篇章与科研序章。上得了讲台,做得了科研,更能完美地在生活中生活,她的人生具有不止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文 郭梦丽 刘曼妮 陈姝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