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二等奖获得者——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王丽老师

发布日期:2024-05-15浏览次数:729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王丽 

4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在南京医科大学圆满落下帷幕。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王丽老师经过本校初赛、宁镇扬片区基地赛和省级决赛三个阶段的角逐,从全省150所高校的150位辅导员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二等奖。这是三江学院辅导员首次进入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并获奖,刷新了三江学院历史参赛的最好成绩。 

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分为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三个环节,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验。初赛由各高校组织,选拔1名辅导员代表学校参加基地赛;基地赛由7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负责组织,最终选拔出40名辅导员获得晋级省级决赛资格。

王丽老师究竟是如何做到在名校众多、强手如云的优秀辅导员中“突出重围”并取得好成绩的呢?

王丽,女,汉族,中共党员,思政副教授,现为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曾多次获“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21年入职三江学院以来,先后荣获2022年三江学院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23年度招生贡献奖,连续两年荣获辅导员年度考核三等奖。曾指导学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东赛区红色精神微讲解(全国)类一等奖等多项省级荣誉。

在采访中,问起获奖的经验心得,王丽老师多次提到“认真”和“坚持”这两个词。2023年4月,入职三江学院不满2年的她,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老将新兵”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全校辅导员初赛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便被选中,代表学校去参加省级的基地赛。

王丽老师深知,走出校门参赛,代表的不是个人,其背后是学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思政工作水平的缩影。尽管自己已经从事辅导员工作16年,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但参加比赛还是倍感压力。好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背后有一支强大的团队。王丽老师介绍,三江学院对参赛工作高度重视,备战基地赛初期,校领导就亲自部署、科学安排,牵头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备赛团队。团队中不光有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的领导老师,还有外国语学院刘畅老师和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陈亚男老师等优秀辅导员代表。备赛团队为代表学校参赛的她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和技术指导。除了学校的关心关怀,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正是这些团队的力量,给了她为校争光、奋力一搏的勇气和底气。

由于基地赛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复习提纲,4个月的备赛时间看似充裕,却十分紧张。基础理论知识涵盖面广、细分领域多,处处是考点;案例研讨专业性强,全面检验辅导员的系统思维和能力素质;谈心谈话环节灵活多变,对辅导员见招拆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段备赛时间,王丽老师做了大量的功课。

在个人的前期准备中,她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适当做了一些侧重。其中,案例研讨与谈心谈话两个部分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紧密相关,如同将平时的工作缩影放大到舞台上进行展示,工作经验丰富的她对这两部分相对熟悉。因此,王丽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上,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辅导员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等等。

不出意外,挑战接踵而至。海量的知识、长时间的紧张备考,对人的记忆力、耐力是一个极大考验。王丽老师用“认真”与“疲惫”拼意志,用“坚持”与“遗忘”作斗争。备赛期间,正值2024年春节,即便是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她也没有放松复习,争分夺秒、日复一日和新观点新内容“做朋友”、和时间“比速度”。

基础知识的笔试环节侧重考察选手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这就需要参赛者尽可能地多涉猎、多研究,自己给自己出题,任何一个时政会议、重要论述都有可能成为一道新的考题。王丽老师坦言,自己多年坚持每天听《新闻联播》和浏览教育部相关网页的习惯,让她对时政知识有着一定的熟悉度,学习起来并不那么陌生。

备赛并不等于全脱产。辅导员每天的工作内容是较为琐碎的,工作时间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复习。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备考空间和固定的学习时间,王丽老师坚持每天下班后前往自习室,利用下班后的2—3个小时、周末以及节假日,“让自己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能够更好的沉下心思考与自我练习。”

长期的备赛过程对选手的心理也是一种磨炼,到后期比拼的已不仅是知识,更是意志,有点类似于马拉松。寒假是复习的黄金时间,王丽老师每天都会在自习室度过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年二十九的晚上,仍有一群不同年龄段的人和她一起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除了考研、考公的年轻人,更有一位头发花白的男性长者在认真学习英文、在公共区域大声练习英语,这一幕让王丽老师感慨不已——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也更加激发了她备赛的动力。

同时,她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实践的机会。在备赛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王丽老师把日常工作当成实战训练,非常珍惜与每一位学生谈心谈话的机会,通过一次次的沟通来增强自己谈心谈话的应变能力。在备赛的后期,她则注重针对问答战术的演练,通过多次的对话练习,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月23日,在基地赛比赛现场,王丽老师以专业的知识和高水准的发挥,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晋级决赛圈;4月20日,历经两天的紧张角逐,一举荣获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二等奖。

“把比赛当成体验,心态稳定才能无惧得失。”初赛、基地赛、决赛,每次都考验临场发挥、每次都可能被淘汰,全程生活在压力中,如果不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那这条赛道不光走不动、更走不远。

进入基地赛,王丽老师开始有所顾虑,全省那么多高校,那么多名师,与一些传统老牌名校的老师相比,自己并没有太大优势,但身负着学校的期望,要想为校争光就必须和强手一较高下,一时间“进亦忧退亦忧”,焦虑也随之而来。

“把比赛当成体验,心态稳定才能无惧得失。”王丽老师意识到这种负面情绪后,开始尝试着调整心态。她把比赛本身看淡,把体验感增强,把“体验比赛”当成参赛的动力,允许各种结果发生,全身心投入到备赛中去。那段时间,除了工作、吃饭和睡觉,她将所有的精力和思绪都专注于备赛本身,反复练、练反复,不断巩固知识、加深记忆、锻炼技巧。后来,当基地赛成绩揭晓,她得知自己取得第11名的成绩,并不落后于一些名牌高校选手的时候,信心顿时倍增,并深感良好心态在备赛中的重要性。 

“自信心提升会推着我继续往前走。”王丽老师分享道,无论何时何事,只要建设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且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挑战,把挑战当成一种体验,就会无惧得失、轻装上阵。

不过,此次比赛对她而言,也留有一些遗憾。在基地赛的案例研讨环节,王丽老师在向对方选手“问问题”部分有所失分,提问部分占30%的得分。她表示,自己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考虑问题时思维发散、重点不突出,这一项的失分使她以一名之差错失基地赛的前十名,这个失误给王丽老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遗憾。为了避免在决赛时重复犯错,她反复练习案例研讨提问环节,不断与备赛团队及曾经获奖选手老师进行模拟练习,尽可能熟悉全部的案例和题型。训练多日后,王丽老师突破了一些原本不擅长的题型,在决赛中以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

参加比赛既是体验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王丽老师认为,她通过参赛,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对一些薄弱环节做到了查漏补缺。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很多暖心的鼓励与宝贵的友谊,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仁。聊到这里,王丽老师还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当她在决赛现场候场时,不同高校的参赛老师们都在候考室相互鼓励、握手拥抱。“那一刻,大家都忽略了这是在比赛、在竞争,这真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动。”比赛结束后,王丽老师还与一些参赛老师互加了好友,以便日后相互交流与学习。

对于今后想要参赛的辅导员老师,王丽老师也分享了一些建议。首先,注重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辅导员老师在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之余,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学习时政知识,这是一名思政工作者的硬实力;其次,要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做一个耐心倾听并及时回应学生的辅导员,不轻视学生遇到的任何问题,及时沟通、有效解决。例如本次比赛中谈心谈话的环节,就十分考验参赛者现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把理论知识多运用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去,多积攒工作经验,这也是提升比赛能力的关键之一。

有句歌词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丽老师表示,自己这次获奖的最大优势来自于16年辅导员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是面对挑战时最大的底气。用她的话说,“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当一名辅导员,做我喜欢的学生工作。”16年的学生工作生涯,在她的身上似乎没有看到一点职业倦怠,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仿佛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王丽老师认为,“有情怀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她笑称辅导员老师的青春都是以4年为一个单位,在迎新和送别中循环反复。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是否付出真心,学生是能真切感知的,因此用心用情做学生工作非常重要。她说,16年的辅导员生涯,她也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时代特点。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与他们同频共振,王丽老师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方式,改变曾经固守“等学生来”,变为如今主动“请学生来”、“到学生中去”,化被动为主动、变末端处置为源头化解。她表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是一面面镜子,是“源头活水”,每当自己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也会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可谓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在追赶学生的脚步、并与之同步的过程中,也会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努力为学生做榜样。

因为用心,也常常收获感动。每个节假日,王丽老师都会收到已毕业学生的祝福,“被人惦记是一种幸福,在逢年过年时,学生发来节日祝福,尤其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记得跟你分享进步的好消息,我想这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吧。”每当这时,她的职业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王丽老师为学生提了一些成长建议。她思考了一下说,“大道至简,成长的建议并不高大上,它们就蕴藏在那些朴实的道理中。就像树木成长一样,扎根越深,才会越枝繁叶茂。这不光是给学生,同样也送给自己。”她勉励学生珍惜芳华、绽放自我,守正德、走正道,在学校和社会的“大学堂”“大熔炉”铸型、锤炼、淬火,去学习、去成长,去拼搏、去创造,允许自己失败、体验各种美好,有立身之本,有有趣的灵魂,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坚守多年的信仰,是用心对待的职业。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王丽老师以真心换真心,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竭力做有情怀的教师,“手秉暖烛,心融冰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文 王丽 许妙敏 叶涵欣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