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是她矢志不渝的证明!

发布日期:2023-06-16浏览次数:1569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的,全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重要举措。该赛事在全国教师大赛中属于参赛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力广的重量级赛事。

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获奖名单出炉,我校有2名教师进入决赛,其中,外国语学院陶潇婷《笔译I》课程获新文科副高组特等奖。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教师简介

陶潇婷,副教授,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从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15年。曾获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一等奖、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英语授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师翻译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二等奖,以及多项校级竞赛一等奖;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教改课题2项、校毕业论文重点课题(团队)3项;指导国家级大创课题1项、省级大创课题2项;发表核心及省级期刊十余篇。


《笔译I》这门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二年级下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特点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此次教学创新大赛的宗旨是教学创新,所以在参赛的过程中要去梳理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创新点。在陶潇婷老师看来,这门课程的创新点主要在于——首先是充分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驱,从教学的内容、学习的素材、教学的方法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翻译技术的教学,其中融入的翻译技术目前更多程度上在国内高校中主要应用于翻译硕士,是一门在专业学习笔译或口译的硕士阶段的课程。《笔译I》这门课程是在本科阶段融入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个方面是为了英语专业考研的学生对硕士阶段的课程形成一个衔接。此外,学习这门课程也很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借助这门课程,通过英汉两门语言之间的对比辨析,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思维思辨能力。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在陶潇婷老师看来,比赛实际上是一个机会。第一,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全面地梳理自己的教学。日常的教学反思仅仅是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而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全面地梳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二,能够与来自省内的兄弟院校,甚至更高水准的院校的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学习。包括在决赛现场答辩的过程中,专家提的意见给课程的教学带来的是帮助、是提升、是启发。在陶潇婷老师职业生涯中,参加了多次比赛并取得了全国一等奖和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她认为,通过比赛能够更直观地反思教学,促使自己去更多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反思的机会,同时也是督促自己不断进步的一个压力。


此次教创赛的获奖是对陶潇婷老师信心与自我评价的肯定,同样她也意识到了在当前的这样一个时代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对于创新教学的紧迫性。因为如果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看到比自身更优秀的老师怎样进行教学,他们怎样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和培养方向,自己只能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闭门造居,是很难去跳出来看问题的。

同样,就教学创新的紧迫性而言,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脚步进行颠覆性的教学设计。为此,陶潇婷老师反复强调顶层教学设计,她强调老师不能仅仅从微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更要从顶层角度去设计教学。

创新不止,教耕不辍



早在2015年陶潇婷老师的网络课堂就立项建设并以优秀结题,从2015年至今线上教学已经完成了七轮。陶潇婷老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式教学很早便进行了探索,并且走在教学的前端,这也是陶潇婷老师教学的特别之处之一。陶潇婷老师表示自己始终将学生发展作为她课堂教学的中心,她的课堂始终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内驱力出发来考虑并设计教学。

通过此次比赛,一次次的路演,一遍遍的创新汇报,陶潇婷老师深刻地意识到了在当前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对创新教学的紧迫性,对于翻译来说尤其紧迫。在比赛过程中,陶老师大胆地跳出了自己的小天地,积极地与其他高校参赛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由于比赛的高规格和高要求,要求老师不仅仅从微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还需要从顶层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以及设计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的起点并不是教材的内容,而应该是国家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以及培养方案的需求。








此外,陶潇婷老师还认为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有适切性。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到教学流程的安排,都把学生放在中心,这与她始终坚持激发学生内驱是一致的,只有把学生的需求放在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标,才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加惊喜、更加出乎意料的表现。


坚毅凝聚力量,携手绘就成功

自2022年4月的校内选拔开始,为教创赛的准备时间占线十分之久,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断地对材料再次进行重新打磨,这是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成功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有困境,重要的在于坚持与克服。


陶老师告诉小江,教创赛对课堂实录的视频要求十分高,需要提交两个45分钟的完整课堂实录的视频。但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插曲给课堂实录的进行增添了不少压力,由于当时处于疫情期间,全省疫情再次暴发十分突然,全省高校的大学生们被要求应走尽走。因此,就在课堂实录的前两天,许多学生开始陆陆续续地离校。原先配合进行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录制的班级虽然已经全部完成了培训工作,但人员大量缺少。就在陶老师以为实录拍摄任务没有办法完成之际,在学院领导的大力的支持之下,当时学院里未返乡的学生们立即被组织起来重新进行培训,大家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课堂实录的拍摄工作。

陶老师清楚地明白整个录制的过程十分辛苦,反复地与同学们排练,录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再来,从下午3点一直录到晚上8点半才结束。由此,她十分感谢每一位同学的配合,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因此造就了她的成功。













陶潇婷老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得到了学院里领导的大力支持及鼓励。院里多次举行磨课,帮她打磨材料、提意见。在二教2205教室里,陶潇婷老师会把整个答辩的过程,创新汇报的流程,包括PPT该怎样设计,汇报中间使用的例子及先后次序,每一部分都进行精益求精地打磨,这些都离不开学院与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鼓励。除此之外,陶潇婷老师认为此次获奖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的突出,而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早地迈出了这一步。陶老师认为还有很多比自己更优异的老师,如果参赛也一定是佼佼者。同时还有整个学校课程团队的支持,各位领导的指导与帮助,这份荣誉是整个集体团结努力而获得的成绩。












示人以轨辙,授人以渔


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方面,陶潇婷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勤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但除此之外,她也看出当代青年人对于学习有些许畏难情绪。陶潇婷老师举例说到“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笔译作为一个高阶技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又需要拥有英文输出的能力,既输入又输出,无疑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陶潇婷老师看来,年轻人就应该努力去触碰自己的伸一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趁年轻的时候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青春才不算白过。

陶老师自身的人生信条就是这样,不让未来的自己有遗憾。譬如此次教创赛,也许是自己人生中唯一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格的比赛,她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不让未来的自己留有遗憾,这也是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的一句话。在学习上是这样,生活上也是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她更加强调课程中的“育人”,希望在教学的时候不仅仅教给同学们知识技能,也希望帮助大家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包括大家如何独立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她自己就是一个鲜明的榜样,她并不希望以年纪、副教授、高级职称这些标签来“傍身”就此躺平,这种精神也是她能够获得教创赛特等奖的重要原因。她希望同学们能从她身上看到,无论人生哪个阶段都应该有奋斗的精神,都应该尽力做到自身最好。陶老师反复强调着那句——不让未来的自己有遗憾。




图丨顾腾飞
文丨陈果 叶涵欣
编丨陈果
审核丨陶潇婷 吴江 吴疆 林欣 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