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坚持内涵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媒体:现代快报
日期:2022年6月27日
今年是三江学院建校30周年,也是三江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全国首批、江苏首家民办本科高校,学校以质图强,坚持内涵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师资队伍建设
培引结合多措并举,打造领军型人才队伍
为了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数量适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水平一流、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 坚持培引结合,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领军人才。
‘引’是指不拘一格、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人才。针对社会优秀人才,年龄拓宽范围甚至可以延长到65岁。对学校学科发展有利的综合人才,待遇上采取‘一人一议’制,充分尊重人才的价值。多年来,三江形成了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制度,每个人都会签署任务书,待遇设置分为若干档,根据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社会影响力等综合因素讨论后通过确定待遇等级。‘培’是指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学校打破自有和引进人才的壁垒,实行同任务贡献同待遇制度。针对三江自有人才,学校建立了‘三江学人计划’,也是以任务清单模式搭建的人才管理平台。 校长吴中江介绍。
学校还通过完善的薪酬体系稳步提升教师待遇,解决员工后顾之忧;通过收入分配建立成长提升机制,扩大分配类型,让员工获得对应报酬。学校实施补充养老金制度,尽可能地缩小和公办校之间的距离,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学校还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办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进修。加上完善职称评定、评奖培优等方式,吸引、培养并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聚集了国家教学名师、中国楚辞专家、范曾博物馆的终身馆长周建忠,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研究学者徐克谦,散文名师王勇,教学名师吴兵,网络文学作家周丽(笔名赖尔),百家讲坛的授课者刘勃等名师名家领军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融合三院协同,形成人才培养新范式
经过多年探索,三江学院凝练出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育人特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目标与要求。
具体如何实现?吴中江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产业教育三个方面展开:在通识教育方面,学校已形成以《雨花英烈精神》课程为代表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以乡村振兴为代表的多链条实践活动体系,以及以通识大讲堂和经典阅读为代表的多样化阅读体系。在专业教育方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课改革,强化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还推行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学校组建了与江苏省支柱产业和新产业密切对接的6个专业集群,其中入选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2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产教融合品牌专业2个。 产业教育是指学校还打造了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以此为平台,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吴中江欣喜地看到: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育人体系不断完备,人才培养范式逐渐形成,人才培养效果初步彰显。
近三年,三江学院获得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21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获奖 1464 项,学校在 2017-2021年全国400余所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8名、在 2017-2021年全国近700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50名。
△三江人在三江牌楼前留影
未来理想模样
继承前人的事业,立志把三江学院办成百年大学
学校目前有5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1500人左右,累计输送近13万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在江浙沪就业,其中80%校友遍布在江苏地区,为江苏和长三角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践行了当初三江学院创办者、老教授们的初心和情怀。吴中江表示。
△三江学院校长吴中江
未来的三江学院是什么模样?吴中江展望道:我们将继承前人的事业,立志把三江学院办成百年大学。三江学院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牢记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办教育成功的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办充满幸福感的大学;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办地方离不开的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办学理想,办特色鲜明的大学,实现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的战略目标。
通讯员 吴江 现代快报 + 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 / 文 顾闻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