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古代科举——刘勃老师应邀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8-05-09浏览次数:552


为让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第十届大学生读书节之学术讲座特安排了三江学院文新院刘勃老师于5月8日晚在三江学术报告厅开展了关于“中国古代科举与阅读”的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我校百余名学生参加。图书馆副馆长高沨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勃老师借着近期书价上涨的楔子引出对于读书成本的讨论,进而再切入到关于唐朝世人读书的成本的讨论。根据读书成本得出科举制的唐朝科举制的弊端之一。随后,他便转入正题,以时间顺序为主轴,先后介绍了历朝历代的科举的特性。他指出古代官场的局限性,导致科举的规范性无法得到保证。而由唐至宋,科举制则在不断完善。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导致宋朝废物修文,重视对于文官队伍的培养,也就促进了科举的规范化。

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却受到了印刷术的限制,科举制的考试内容被局限于篇幅较为短小的《四书集注》上。为了在科举内容受限的同时,避免科举难度的降低,便诞生了形式主义的极致——八股文。考核方式也沦为近于猜谜语、对对子、演戏文等内容空泛的文字游戏。至此,八股文的考核方向已经完全偏离了选官的方向,变成了一种对于记忆力的检测。

讲座的最后,刘勃老师说科举制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但随着它的发展,科举制度却沦为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科举和真正的能力也就分道扬镳,最终走向消亡。

刘勃老师通过对中国一千多来科举的史实和史料分析,以及引用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古代科举的利弊,对同学们有极大的启示。


(通讯 叶浩麟 杭茂燕 摄影 姜缘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