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 理念先行——三位教育部评估专家为三江学院综合改革转型发展和“十三五”规划把脉

发布日期:2015-07-19浏览次数:1116

 

 我校隆重举行专家报告会

 陈云棠校长主持报告会

 

教育部评估专家、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专题报告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导凌云教授专题报告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教授专题报告

 校领导,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党政正副职领导,
全校正科及以上级别行政人员,全校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到场聆听报告

 校领导,校理事会理事出席报告会
(摄影  吴江)
    7月19日,专家报告会作为暑期我校“十三五”规划暨转型发展学习研讨班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报告会邀请了教育部评估专家、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教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凌云教授三位知名专家作报告。报告会结束后,三位专家还出席了在行政楼A404会议室召开的专家指导论证会,为三江学院的综合改革、转型发展和“十三五”期间发展基本思路进行指导、“把脉”。
    上午8点30分,报告会正式开始。我校校长陈云棠,党委书记丛懋林,党委副书记笪佐领,副校长武正林、周更生、黄安永,校理事会理事戚焕林、骆志斌,校长助理郭彬,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党政正副职领导,全校正科及以上级别行政人员,全校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陈云棠校长主持。
    蔡敬民教授首先以《转型与发展——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改革与实践》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蔡教授从合肥学院发展历史沿革、德国高等教育分类、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特点、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模块化教学改革为抓手深化改革、中德产学研平台建设合作育人、中德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渠道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等九大方面展开,以合肥学院教改为例,全面系统介绍了德国高等教育及应用科学大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举措。蔡敬民教授的精彩报告扩大了与会人员的国际视野,开阔思路,发人深省,其先进理念给了我校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10点25分,凌云教授作第二个专题报告,题目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测与质量诊断》。凌教授通过相关文件精神的解读、基本概念的解析、监测诊断实务的展示,以大量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给我们描绘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测与质量诊断标准体系和方法。凌云教授高水平的报告具有极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先进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先进科学的质量监测方法,和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的手段和方法对我校今后规范教学程序,加强深层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开展本科评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下午2点,严欣平教授作了《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严教授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从本科基本规律特征讲起,就新建本科的状态和问题,及如何目标定位、如何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分享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以实例展示了重庆科技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辉煌成果。严教授报告中从小做大、从弱到强的各项数据和辉煌的成果让我们深感震惊和震撼,他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和建树发人深思,对我校转型发展、综合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位专家内涵深刻,理念先进的报告,提升了理念,激发了思维,让我校聆听报告的领导和老师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大家对三位专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陈云棠校长对三位专家百忙之中来到三江作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三位专家的报告思想领先,理念先进,报告中的范例高校目标制度明确,改革措施得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了一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为三江学院走什么样的道路,培养什么样的本科人才,如何加快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及深远的指导意义。我校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仔细消化三位专家的先进理念,并充分运用到学校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中去。  

三江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暨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专家论证会

三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摄影  余雪冰)
    专家报告会结束后,下午4点,在学校行政楼A404会议室召开了三江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暨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专家论证会。蔡敬民教授、严欣平教授、凌云教授三位专家,以及我校校长陈云棠,党委书记丛懋林,党委副书记笪佐领,副校长武正林、周更生、吴中江,教学质量管理处、教务处、校办、人事组织部、宣传部、科学技术与对外合作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教学质量管理处李建启处长为三位专家介绍了《三江学院综合改革、转型发展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三江学院“十三五”期间发展基本思路(初稿)》的内容。
    三位专家听完介绍后,分别给出了中肯、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蔡敬民教授指出三江学院要根据三江现存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目标规划,目标要切合实际,落在实处;要把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教育理念加入融合,形成三江自己的特色文化。 严欣平教授指出三江学院“十三五”规划要符合“大势”,要坚持走新路,树品牌;规划改革要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针对问题根源,制定改革路径和措施。凌云教授从审核评估的角度给予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改革规划要有调查、有依据,要立足实践。我校领导虚心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陈云棠校长代表学校对三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深深的感谢,并殷切希望各位专家能经常来三江学院传经送宝,指导发展。
    三位专家欣然答应,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吴江)

 

附:三位专家简介
    蔡敬民教授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德国耶拿大学自然科学博士,韩国顺天香大学教育学名誉博士。
    现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常务理事,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大学生击剑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击剑协会主席,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副理事长,合肥博士联谊会副理事长,《生物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等。安徽省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
表。     
    在自然科学领域,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长期从事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十余项。是三十年来,中德共建合肥学院的主要参加者、项目负责人。
    参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方案制订工作、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教材、问答的编写工作。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家培训的讲课专家和参评院校培训的讲课专家。已参加二十所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近十五次为专家组组长。任教育部“五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绩效分析”课题组副组长和2012、2013、2014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报告”起草专家组副组长。任第一所地方高校审核评估试点专家组组长。任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置评审专家。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安排,连续六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培训班讲课。根据教育部规划司和国际司安排,先后参加中德、中荷高等教育对话和国际应用型大学校长对话。先后应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和兄弟高校做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50余场。发起并举办了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论坛。
    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和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安徽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陈香梅教育奖。获“合肥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省十届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严欣平教授
    重庆科技学院院长,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电机及其控制、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常务理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
    1982年—1998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教师、电机教研室副主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常务副主任;1998年—200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2005年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2009年至今重庆科技学院院长。
    在30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严欣平教授先后讲授过《电机学》、《电机拖动基础》、《电工学》、《教育管理专题研究》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主持或主研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学奖6项。主编或参与主编了《电机拖动基础》、《现代高等教育管理》、《重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著作或教材,正式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立命馆大学专门学习高等教育管理。
 
 
    凌云教授
    曾任安徽师范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华中师范大学评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理事、湖北省长江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