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议

发布日期:2013-09-10浏览次数:701

    9月4日下午,学校新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议在行政楼5322会议室召开。陈云棠副校长、各院(系)、基础教学单位分管教学院长(主任)、学工部、设备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务处等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梅杓春处长主持。
    会上,梅处长首先对本学期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1.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评审论证工作通过校外专家现场评审、函审和校内评审等过程,反复修改,即将定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也是教学思想的研讨和落实过程,是对专业和课程深入理解的过程,各院(系)要按照教育部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论证的外部形势,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继续抓好本科教学工程工作。各院系和教学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和应用,坚持整体优化、注重实效与质量的原则,加大整合力度,凝聚团队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申报。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建设内涵,推进课程建设进程,尤其是网络课程建设。
    3.认真总结、推行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经验,做好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实施工作和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本年度影视实验中心的验收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工作;逐步规范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认定工作;通过论文检测分析结果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等。
    教务处郭红副处长对近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作了补充,要求各院(系)做好教学运行工作,为新学期日常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赵连泽处长对本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作了简要安排。设备处曾凡捷处长对加强教学保障方面的建设作了简要发言。
    随后,各院(系)分管教学院长(主任)、基础教学单位负责人等与会人员围绕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课程、数学等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云棠副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新学期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学期发展战略研讨会精神,认真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形成发展特色。暑假期间,在各院(系)的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上学期开始,在各院(系)对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初步修订、论证的基础上,学校聘请了校外专家对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并敦促院(系)根据校外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专业建设工作。暑假期间,教务处积极组织了新专业的申报工作。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法律系、经济学院、机械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的办学特色与现有条件,认真完成法学、投资学、汽车服务工程、风景园林四个新专业的申报材料撰写工作,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时将申报专业材料上报。
    3.内涵建设工作。暑假期间,在已有的教学成果基础上,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组织申报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和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我校已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5个教改项目被遴选为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4. 实践教学工作。暑假期间,组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等10项学科竞赛的集训工作;在相关院(系)师生的努力下,其中已参赛的“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上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上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
    本学期教学工作,抓教学质量是根本,强调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后审定工作。课程设置要与学生面向的行业群做好接口,基础课程要为专业服务,满足不同需求,专业课强调与行业、岗位相适应。做好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有教学大纲作支撑,涉及到课程定位、内容更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中,各院(系)应考虑人才培养方案从目标到实现应如何体现,培养目标如何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专业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龙头,在学校启动的“本科教学工程”第二期申报的项目中,专业建设方面的项目要加大力度进行指导和督促。
    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将重点投入到听课中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教师课堂责任主体和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合格课堂、优秀课堂的检查力度。
    4.规范教学管理,
严把教学质量关,从严治教,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通讯 王蔷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