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院召开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

发布日期:2013-05-06浏览次数:1105

 

    电子学院根据校教字[2012]91号文件精神,于5月3月上午召开了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聘请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鹤鸣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成华教授;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导、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小菡教授;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宗琰总裁担任论证专家。陈云棠副校长、梅杓春处长应邀出席会议。万遂人院长主持会议。
    万遂人院长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向大家介绍了电子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工作。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通过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学校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思路,实现分流培养,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梅杓春处长向专家们介绍了学校《关于修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主要内容、宗旨和目的。范寿康副院长详细汇报了学院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报告了我院设计的第七学期分流培养方案和第五学期工程导引式创新训练教学实验的设想,请专家们给出指导性意见。
     几位专家都针对学院提交的培养方案做了深入的论证和点评,指出方案在专业分野上要区分度高;人才培养目标要有课程矩阵支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要做进一步规划,有些课程和模块结构要调整。学校要和企业紧密结合,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有具体定位和要求,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三江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四位专家都指出学院精心设计的第七学期的分流培养很有特色,是培养方案的亮点。
    校内外专家们、与会老师们还就修订培养方案中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云棠副校长总结道:“感谢专家们提出深刻、尖锐的意见,对我们帮助很大。电子学院要做到:第一,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实现错位竞争;要结合专业核心课综合考虑,搭建一个或两个平台;第二,梳理好专业分流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机制的关系,按专业模块分流培养,第五、七学期的分流是个性化培养机制的体现。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第三,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要关注数理等公共基础课,加强与相关教研室的沟通。学科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有体系,突出“应用”。专业选修模块的设置要按照功能、技术路线、项目的技术要求等,考虑到与企业的对口性,设置各种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电子学院将根据论证结果,认真、细致地修改、完善2013级各专业培养方案,为提升电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夯实
基础。

(通讯、摄影 李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