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议

发布日期:2013-03-04浏览次数:1652

    2013年2月26日下午,学校新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议在行政楼5322会议室召开。陈云棠副校长、各院(系)、基础教学单位分管教学院长(主任)、学工部、设备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务处等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梅杓春处长主持。
    会上,梅处长首先对本学期重点工作作出安排。1.做好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研室主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2.做好2013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院系要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一步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3.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包括:(1)专业建设要常抓不懈。(2)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重视题库建设。(4)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要做好相关支撑材料。(5)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项目所在单位要重视项目的进度,并做好今年项目申报的动员和启动工作。(6)推进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4.日常教学工作,包括:教研室工作,毕业班各项工作等。
    教务处郭红副处长对近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作了补充,要求各院(系)做好教学运行工作,为新学期日常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赵连泽处长对本学期教学质 量监控工作作了简要安排。设备处曾凡捷处长对加强教学保障方面的建设作了简要发言。
    随后,各院(系)分管教学院长(主任)、基础教学单位负责人等与会人员围绕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课程、数学等教学改革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云棠副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新学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三江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意见》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文件,进一步推进“育人质量年”改革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把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要动力,把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创新机制,把质量保障作为重要手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1.人才培养定位突出职业适应性,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符合三江学院办学定位,强调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服务生产和管理一线应用型人才,体现“就业导向,阶段需求,职业性倾向”。注重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三维一体”,体现开放性办学,要使我们得学生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
    2.课程体系突出体现以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能力培养。改“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输入导向”为“输出导向”,基础课程强调为专业服务,满足不同需求,专业课强调与行业、岗位相适应,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环节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要对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系统设计。加强实验室开放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专业职业教育,要加强顶岗实习,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替代制度。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强调合作教育。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推进3+1、3+0.5+0.5等合作教育模式的落实,加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和实施,推进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原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修订过程中,必须根据我校生源特征和学生就业、创业、考研、专科生专转本等不同分流去向,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尤其在专业课设立方面要按照专业岗位群和岗位对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开设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满足不同流向学生多样性的选择需要,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6.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师资的聘用,形成双师型队伍结构。
    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管理工作。
    1.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质量。要注重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认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围绕选题做好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各项工作;要注重选题质量,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应坚持一人一题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题。
    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学风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使学生理解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
    4.领导重视,加强投入,努力改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条件。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当前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投入不足的状况。改善实习、实验及工作条件,为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继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本学期将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的二期工作,制定立项指南,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的要求,重点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立项。要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发挥项目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引导作用、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四、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外聘教师管理,加强合格课堂、优秀课堂的检查力度,将重点投入到听课中去,以课堂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教师课堂责任主体和学生教学主体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调动教师积极
性。

(通讯 王蔷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