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华校长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梁书记、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怀着无比振奋和喜悦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三江学院20周年华诞,在此我代表三江学院19000多名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建校二十年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全体三江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三江学院是沐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春风中诞生的,是江苏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作为江苏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学校自1992年筹建以来,得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的关心和支持。创办初期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钱钟韩教授出任学校首任董事长,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在筹办阶段,还得到了赵朴初、陈香梅、王珉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1993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民办三江大学试招生,租借凤凰西街南京商业中专学校的校舍开始了三江大学的办学历程。1994年8月,民办三江大学迁址至北崮山江苏省军区第八干休所。1995年4月,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三江学院。1999年8月,迁入属于自己的新校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的铁心桥。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民办三江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校名定为三江学院。
办学20年来,学校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四次修改《三江学院章程》,确立了“公益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明晰了学校产权性质。学校初步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学校在校生人数17900人,教职工1183人;校园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9600万元;学校固定资产8亿多元;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本科)建设点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9部;近年来承担了112项国家和省部级教改课题,科研论文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等级。高质量的办学,形成了“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局面,近3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稳定在5300人以上,录取分数线远远超过省控线。20年来毕业了34000多名学生,近5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8个国家合作开展了2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校际交流项目。
今天的三江学院生机盎然,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等。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无私奉献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向为创办三江学院做出贡献的各位老前辈,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海内外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我们一定会牢记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的教育理念,牢记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断努力工作。
当前,站在建校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更要思考三江未来的发展,怎样才能弘扬三江精神,传承三江文脉?我们要把热烈的庆祝和冷静的思考结合起来,把校庆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契机,要对制约三江科学发展的瓶颈有更透彻的认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第一、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但我们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强化特色、提升内涵的任务还很艰巨。
第二、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早已明确,但校内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及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任务有待努力,民办高校应当有的办学活力尚未充分激发。
第三、学校办学规模上升很快并且相对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有特色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
第四、学校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迅速,但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和梯队还不足,创新型团队创新突破性和标志性成果有较大差距;
第五、学校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教风严谨、学风校风优良,20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三江人爱生爱三江,三江传人办三江”的三江文化传承,但三江精神和三江校园文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形成更强大的信念的力量,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20年的办学努力促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教职员工待遇稳定提高,这是依靠全校教职工踏实辛勤工作干出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观念,自强不息自主奋发的意识,是三江学院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当前,三江学院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开放、昂扬的姿态,迎接着学校前进历史上新一轮的跨越。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前辈、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将高扬公益性办学的旗帜,以更加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我们将继续视办学质量为生命,以可靠的人才培养质量回报社会,以诚信办学和严谨管理取信社会,致力于办成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民办大学,我们一定能铸就三江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三江学院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怀着无比振奋和喜悦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三江学院20周年华诞,在此我代表三江学院19000多名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建校二十年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全体三江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三江学院是沐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春风中诞生的,是江苏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作为江苏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学校自1992年筹建以来,得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的关心和支持。创办初期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钱钟韩教授出任学校首任董事长,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在筹办阶段,还得到了赵朴初、陈香梅、王珉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1993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民办三江大学试招生,租借凤凰西街南京商业中专学校的校舍开始了三江大学的办学历程。1994年8月,民办三江大学迁址至北崮山江苏省军区第八干休所。1995年4月,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三江学院。1999年8月,迁入属于自己的新校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的铁心桥。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民办三江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校名定为三江学院。
办学20年来,学校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四次修改《三江学院章程》,确立了“公益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明晰了学校产权性质。学校初步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学校在校生人数17900人,教职工1183人;校园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9600万元;学校固定资产8亿多元;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本科)建设点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9部;近年来承担了112项国家和省部级教改课题,科研论文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2006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等级。高质量的办学,形成了“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局面,近3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稳定在5300人以上,录取分数线远远超过省控线。20年来毕业了34000多名学生,近5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8个国家合作开展了2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校际交流项目。
今天的三江学院生机盎然,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等。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无私奉献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向为创办三江学院做出贡献的各位老前辈,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海内外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我们一定会牢记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的教育理念,牢记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断努力工作。
当前,站在建校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更要思考三江未来的发展,怎样才能弘扬三江精神,传承三江文脉?我们要把热烈的庆祝和冷静的思考结合起来,把校庆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契机,要对制约三江科学发展的瓶颈有更透彻的认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第一、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但我们的特色还不够鲜明,强化特色、提升内涵的任务还很艰巨。
第二、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早已明确,但校内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及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任务有待努力,民办高校应当有的办学活力尚未充分激发。
第三、学校办学规模上升很快并且相对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有特色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
第四、学校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迅速,但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和梯队还不足,创新型团队创新突破性和标志性成果有较大差距;
第五、学校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教风严谨、学风校风优良,20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三江人爱生爱三江,三江传人办三江”的三江文化传承,但三江精神和三江校园文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形成更强大的信念的力量,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20年的办学努力促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教职员工待遇稳定提高,这是依靠全校教职工踏实辛勤工作干出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观念,自强不息自主奋发的意识,是三江学院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当前,三江学院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开放、昂扬的姿态,迎接着学校前进历史上新一轮的跨越。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前辈、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将高扬公益性办学的旗帜,以更加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我们将继续视办学质量为生命,以可靠的人才培养质量回报社会,以诚信办学和严谨管理取信社会,致力于办成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民办大学,我们一定能铸就三江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三江学院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