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科学院院长周稽裘教授来校讲学
周稽裘教授作学术报告
周稽裘教授与理事长、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交流合影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武正林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为庆祝三江学院20周年校庆,校教务处、高职院联合邀请资深教育专家、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科学院院长周稽裘教授来我校作“发展方式转变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于10月9日下午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三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武正林教授主持。校长助理,高职院、继教院郭彬院长,校教务处梅杓春处长,各院系相关领导,高职院、继教院的师生共80余人出席了报告会。
周稽裘教授针对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规模急剧扩张的现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其主要标志为:我国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当前我国开始了第二个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新的目标要求:全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新的发展特征是: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上述的变化从本质上来看显示出发展方式的变化。为此职业教育科学的发展就要适应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职业教育科学的发展重点是加快职教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深化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周稽裘教授指出:大力构建职教体系时应注意三大重点:1、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2、体现终身教育理念;3、中等和高等职教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民生需求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实现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平台:1、中、高职衔接所彰显的职教的类特征表现在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技能型,其专门化特征是技术性;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双师型;2、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周稽裘教授最后指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中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了在行动中体现和实践这一原则,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并以此引导课程、教材、方法及评价方式的具体的改革。校企合作是真正有效实现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最重要体制保障。目前正在逐步推进实施“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这样的关键性的体制改革。在政府主导方面,涉及到规划引领、法制规范、政策统筹、财政保障和依法督导等更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已跳出了单一的人财物资源合作的局限,走向专业设计、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完善评价等更为深入的育人过程,使产业技术进步真正对学校教改发挥导向作用。
周稽裘教授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会后,周稽裘教授与我校理事长、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校园。
(通讯员 徐肇杰 丁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