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校长新年献词

发布日期:2012-01-04浏览次数:3228

 

三江学院校长新年献词
 
理事会理事、校长、党委副书记 董新华
 
同志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新年的足音激动人心,地平线散发
希望的光彩,在这辞旧迎新、喜庆祥和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理事会、校行政、校党委,向为三江学院创建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全校师生员工、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并通过您向您的家人致以真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今天,我们与旧岁依依惜别,迎来龙腾虎跃的2012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东北非风云变幻,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我国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经济稳中求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年终岁尾,我们也深切地感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三江学院的办学事业营造了不可错失的历史机遇。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遵循《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三江学院章程》,顺利完成校行政和校党委、纪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在全国开创性地完成了民办高校领导机构的平稳、顺利更迭。新一届领导集体致力于落实规划促发展,保证质量抓内涵,立足民办求特色,提升效益增活力,凝聚人心创和谐,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们充分调研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发挥三江学院资产性质和办学机制的优势,为改善职工的福利和保障迈出了重要步骤;本科教学工程稳步实施,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改革和质量标准建设深入开展。我们启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新路径,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际合作办学、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吉山新校区的拓展和建校20周年庆典筹备工作也正式启动。
    2011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历史善待智者,群众自有公心。12月,三江学院获评2011年“回响中国”腾讯网“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这是我校第三次获得此项殊荣。金秋9月,5300余名新生从祖国各地融入三江校园,进校人数和报到率均创历史新高;就业质量继续提高,毕业生协议就业率更高达94.70%(截止10月9日);表演、机械电子工程、园林3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置;演艺学院的成立实现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参赛节目得奖获历史性突破;“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省教育科技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等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荣誉纷至沓来。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的一年,全校师生员工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要主动顺应新阶段的要求,在心理素质、思维观念、工作方法诸多方面不断转型,把公平公正、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要坚持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三江学院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致力于建设开放的三江、创新的三江、不断进步完善的三江、迈向高水平的三江。面对生源市场和办学实力的激烈竞争,要突出完成四方面任务:1.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保持合适的稳定的规模;2.把握新时期内涵提升的办学战略主线,认真抓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学风建设;3.以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情怀调动全校师生的办学积极性,合理化利益分配格局;4.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指针,瞄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区域和谐共赢,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实用型办学特色。建校20周年校庆是总结经验、启迪未来的重要机遇,要让校庆庆典成为喜庆、奋进迈上新征程的历史节点。
    三江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的历史证明,改革的收益终将高于付出的成本。持续稳定的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创新创业创优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办学的基本经验,我们要把“三创精神”发扬光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今天,我们感谢老同志开创的新局面,深深感念他们辛勤奋斗的汗水和业绩。如果我们失去忧患意识,忘记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我们取得的成就将毁于一旦。希望从来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在顺境中看到忧患,在忧患中看到机遇,用观照三江历史长程的眼光,用对历史和自身未来负责的态度,看待三江学院的发展变革,用我们创新的业绩赋予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谱写日新月异的篇章。
    好风凭借力,向阳易为春。三江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都不要被时代的洪流湮没。新年的曙光洒在我们脸上,温暖着我们的胸膛,让我们并肩前行,以昂扬的斗志和谐共进,致力于办成对学生最负责任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为把我校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