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大会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
学工部副部长屈伯俊主持会议
副校长武正林教授讲话
学工部部长仇存进讲话
(摄影 张正君)
12月22日下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召开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大会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
我校副校长武正林教授出席会议,学工部部长仇存进、副部长周学军、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招生就业中心全体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工部副部长屈伯俊主持。
会议首先对 201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与会领导分别为受表彰个人颁奖。副校长武正林教授对获得“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的朱吟遥、许文婷同学进行颁奖。
学工部部长仇存进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他指出,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就业率稳步提升,“双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的舆论氛围得到改善,就业指导的课程教育进一步深化。关于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仇部长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初次就业率在7月1号前达到80%,年终就业率不低于今年的97.25%。在讲话中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工作,仇部长强调,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二是继续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有效帮扶;三是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四是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努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五是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会上,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代表王兰婷老师、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李云涛副院长、国际教育学院李佳副院长分别做了2011届就业工作的交流发言。土木学院孔读云老师就“如何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副校长武正林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做好2012届就业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全校上下要认清就业形势,加大落实责任力度,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学校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全力实施,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及创业教育。每年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以大赛为平台,进一步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后续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加大就业基地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力度,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强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院(系)辅导员要摸清学生困难类型。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协助各院(系)开展求职应聘方面指导与咨询,对于“双困”学生,有关就业岗位给予重点推荐。对于就业困难的专业,院(系)想出思路、提出对策,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帮助和推荐。
我校副校长武正林教授出席会议,学工部部长仇存进、副部长周学军、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招生就业中心全体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工部副部长屈伯俊主持。
会议首先对 201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与会领导分别为受表彰个人颁奖。副校长武正林教授对获得“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的朱吟遥、许文婷同学进行颁奖。
学工部部长仇存进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他指出,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就业率稳步提升,“双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的舆论氛围得到改善,就业指导的课程教育进一步深化。关于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仇部长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初次就业率在7月1号前达到80%,年终就业率不低于今年的97.25%。在讲话中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工作,仇部长强调,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二是继续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有效帮扶;三是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四是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努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五是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会上,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代表王兰婷老师、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李云涛副院长、国际教育学院李佳副院长分别做了2011届就业工作的交流发言。土木学院孔读云老师就“如何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副校长武正林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做好2012届就业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全校上下要认清就业形势,加大落实责任力度,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学校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全力实施,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及创业教育。每年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以大赛为平台,进一步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后续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加大就业基地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力度,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强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院(系)辅导员要摸清学生困难类型。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协助各院(系)开展求职应聘方面指导与咨询,对于“双困”学生,有关就业岗位给予重点推荐。对于就业困难的专业,院(系)想出思路、提出对策,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帮助和推荐。
(通讯 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