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艺术家交流——邢小刚、奇斯兰艺术作品展开幕

发布日期:2011-12-15浏览次数:1176

        《黑白灰—邢小刚素描创作作品展》、《奇斯兰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中法艺术家交流展12月12日在南京三江学院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代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党委书记、原江苏省教委主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马达教授,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马伊容女士、副领事陈楠先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何晓佑教授,三江学院副校长陈云棠教授、周更生教授,法语联盟南京地区负责人乐和先生、江苏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包清源教授、江苏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曹子龙教授、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富教授,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秘书长柳晓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凌青教授,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王承昊教授,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袁晓黎教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徐令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芨杉教授。

 

   画展开幕式

 

 

 三江学院理事长陈万年教授致辞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马达教授致辞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马伊容女士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何晓佑教授致辞

 

法国画家奇斯兰致答谢词

 

三江学院院长邢小刚教授致答谢词

 

开幕式剪彩

   

马伊容女士接受采访

 

邢小刚院长接受采访

 

奇斯兰接受采访 

        邢小刚是我省著名画家,三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奇斯兰是法国著名画家,法国卢瓦尔省当代艺术创意协会主席,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十大杰出艺术家之一。二人在相识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被彼此精彩的艺术作品所折服,相互钦佩,于是相约年底两人画展同时同地举办,为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事业添砖加瓦。
        创作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基础素描。基础素描是为了使初学者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而做的基本功训练科目。而创作素描是以素描为画种所进行的作品创作,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素即单色、朴素之意,素描就是用黑、白、灰简单的色调“朴素描写”的意思。
        邢小刚就是一位精于用单纯的工具、单一的颜色,用点、线、面,黑、白、灰的绘画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内心世界的创作素描画家。他说“素描是具有独立绘画语言和审美价值的画种,最能体现艺术家本人的个性与风格,是艺术家面对客观世界最朴实、直接的感情流露”。邢小刚的素描创作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精于对形体结构分析和比例解剖的掌握,善于利用明暗光影,有着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他的作品中蕴藏着一股超然的力量。他说“我就是要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创造出一个梦幻、理想的世界”、“我是一个忠实表现我梦中遭遇的人”。在他的创作素描作品《飞》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青年裸女,张开丰满的翅膀,飞翔在郊外的山丘上空。画面是以一个与飞翔者同行的视点构图的,俯瞰是连绵的山丘,茂密的树林,远处视平线上隐约的村庄和城市。仰视是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很容易让人想起乘飞机起飞或下降时的场景,难道他是在这一刻得到的灵感吗?裸女是否象征着单纯?翅膀是否象征着理想、自由?真实的场景是否意味着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理想的一种渴望?……我没有问过他,我知道面对一幅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邢小刚是一个有思想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体会到对人生的感悟。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说“在创作时,应该是紧锁眉头的”。所谓的“紧锁眉头”就是在思考,就是在感悟……在他创作的《悟》中,我们看到一个健壮的裸体男性,头部略低,微合双眼,略锁眉头,有力的双手紧抱双腿膝部,整个人物悬在空中。手部突出的肌腱、臂膀暴显的血管与平静的头部形成对比,暗示着“宁静致远”的境界。本次画展展出了画家60多幅素描创作作品。

   

 

 

 

邢小刚部分作品

        奇斯兰·贝尔多隆:法国艺术家,生于法国圣艾米隆。身在何处便在何处幸福地工作与生活。他的所有作品围绕着两个截然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极点:其一引导他分析图像和信息的流动(该研究计划诞生出“历时”和“共时”两种研究方法),其二则以“诗”的名义囊括了他所有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的思索和探寻。
        奇斯兰的作品将人置于艺术研究的中心:因为人是各种形式和各种来源的画面流动的发出者和接受人。他研究的并非你我这般特定的主体,而是人类,是人类在全球交流体系中的地位,因为这种交流正主宰着我们这个越来越都市化的社会。
        他乐于将自己放在生活的中心(在他眼中,艺术家是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参与者,不可或缺,难以忽略),他把自己放在城市的中心(他的创作经常涉及公共空间),他让我们幸福地看到了关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画面。
        他的“诗意中国”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是在2011年11月20日至12月10期间在南京创作完成的。
  

 

 

 

奇斯兰部分作品
 
    青年艺术家俞斌,籍贯江苏,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赴法留学,旅法近十年,2009年毕业于法国圣艾蒂安美术学院,获艺术类造型艺术国家高等学业文凭。近年来开始摄影创作,并在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展出作品。2010年,代表该大区参加上海世博会。同年,他完成在圣艾蒂安的让·莫奈学院的深造,获公共空间硕士学位。
    他善于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艺术敏感度,他从画意派摄影的传统中汲取营养,罗伯特·豪塞尔(Robert Hausser)、贝歇夫妇(Bernd and Hilla Becher)或是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都是他参照的前辈。
    他的画面是暗影的诗。
    他利用极长的、有时甚至长达几小时曝光时间捕捉一抹零星的微光,使之幻化为一轮绚烂的红日。他镜头下的夜色都市是光影游戏上演的场所,一花、一草皆可变为繁盛的灌木丛。
他的世界是静寂和克制的世界,是一个梦游者行走于柏油路上的景致。

 

俞斌作品

 

(通讯   赵欣)(摄影 张瑾、李雪、黄新月、戴娜、章玉建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