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1992年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教育名家发起创办,校名来源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前身——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江苏首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办学29年以来,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强化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为指导,密切对接我省支柱产业和新产业,现有专业涵盖工、文、管、经、法、艺、理七大学科。学校按照“三教融合、三院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做强工科”为指导,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以“做优经、管”为指导,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彰显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做特艺、文、法”为指导,全面实施英语、新闻学、动画等专业的综合改革。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2000人,12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东山校区四个校区。铁心桥主校区座落于南京城南雨花台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校园绿化率达70%。学校占地面积共1030.4亩,建筑面积47.47万㎡,教学行政用房约20.75万㎡,学生宿舍面积14.37万㎡。千兆光纤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藏书367万余册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认真贯彻执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的毕业生就业政策,采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稳定有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来我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办学以来,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质量人才。


理念先进 特色鲜明

坚持公益性办学宗旨,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严谨、勤奋、和谐、自强”为校风,走“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的办学道路;

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教融合”,书院、专业学院、产业学院“三院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业导师、辅导员、学生“三方协同”和思政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三段对接”机制;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发展、立德树人”的学生工作理念,形成教育、管理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特色学科和专业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

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新闻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

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英语、电子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旅游管理、动画

•省级品牌专业2个:电子信息工程、新闻学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软件工程

2020年新增2个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2021年新增1个本科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021年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师资雄厚 优质办学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利用“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特色”的师资队伍。

•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实施“青蓝工程”和“三江学人”计划,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还聘请了 “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博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施敏博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建有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建筑物理与绿色建筑技术实验室、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后期合成室、建筑虚拟仿真实验室、咖啡文化与智慧文创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室近300个,实验设备资产总值1.62亿元,拥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业共建了三江•古檀联合实验室、跨境电商实训中心等30多个实验室。

多元培养 成果丰硕

•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获奖1084项,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来,学校累计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1716项;

历年来,我校学生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特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等奖,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江苏省金奖,获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金奖,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获“三菱电机杯”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全国一等奖,获“中国自动化大奖赛”全国.等奖,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酒店管理实践竞赛总决赛冠军,获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

•学校学风优良,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报考研究生,学生考研蔚然成风。近五年考取国内外研究生人数分别为:269人、312人、289人、307人、335学生分别考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伦敦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诺丁汉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大学。

文化育人 奖助学金

学校全面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创建,着力打造分层次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

学校紧扣时代主旋律,举办各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的熏陶;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建有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舞蹈团等近100个学生社团,覆盖文化、体育、科技、艺术、学术、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归属,让学生的每一个兴趣都发展为特长;

学校实施学生公寓“五进”工程: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安全保卫进公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学年奖学金、三江励志奖学金、考取硕士研究生奖励、吴其瑾奖助金和校外企业、校友设立的各种奖助学金,用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学校通过开设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奖励办法详见学校招生网站)

校园优美 设施完善

•校园风景和建筑独具特色,绿树成荫,红墙掩映,被权威媒体评为南京最美的十所校园之一。《血红雪白》、《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江大河》、《七月与安生》、《我是特种兵》等多部电视据剧组在我校拍摄取景。

•学校的宿舍大部分是四到六人间,学生宿舍均可宽带上网,配有独立的书桌和衣柜。学校宿舍均装有空调,实行公寓化管理,24小时有人管理。